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融媒体传真】 3月初,春光烂漫,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青石板的村道古朴整洁,郁郁葱葱的山脚下,散布着一栋栋崭新的小楼,青砖白缝,飞檐高翘,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我们正在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特色村寨,经常有各地游客来参观游玩。”3月1日,毛南族木雕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谭建新说。除了他,南昌屯还有另一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传承人谭汝。毛南族的民族文化之美随着他们的精美作品传播到区内外,慕名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 南昌屯是毛南族发祥地,也是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中南村党总支书记谭文专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房屋简陋破败,水塘、菜地凌乱地散落在村庄周围。近年来,为保护和发扬毛南族文化,当地政府在保留原有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整合资金对南昌屯进行风貌改造,让村庄焕然一新。 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打造文化旅游业,让群众享受发展红利。依托“毛南族发祥地”这一文化品牌,县里配套建设了毛南族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使南昌屯成为毛南族一年一度最重大节日“分龙节”主会场之一,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谭文专说:“我们要把南昌屯打造成为休闲旅游观光特色村寨和毛南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成为世界了解环江、了解毛南族的窗口。” 【国是共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中提出“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催人奋进,参加全国两会的广西代表委员和全区各族干部对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和干劲。 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班忠柏代表说,当前,广西正在全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和重大使命。下一步,我区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努力打造“四个家园”(即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各民族互嵌融居的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各民族共建共治的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培育形成若干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工作亮点品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其中“3”指代的“三个共同愿景”,第一个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委员对此颇有体会。“广西民大现有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半,涵盖壮、汉、苗、瑶、侗等53个民族,加上来自境外的留学生,正好有100个民族。”他说,学校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被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于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立了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开设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每年“壮族三月三”、苗族苗年、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藏族雪顿节等民族节日期间,学校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同时设立少数民族专项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资助项目,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今年全国两会,谢尚果带来了相关建议,提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队伍建设、三全育人等紧密结合。 “润物无声”还体现在基层工作中。武宣县黄茆镇上额村党支部书记郭以录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大力盘活资产,加强村企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村里安装了健身器材和太阳能路灯,村民的日子过得更滋润。作为一名壮族人大代表,他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领各族群众发展产业,在民族团结工作和乡村振兴建设中履职尽责。 广西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 来宾市副市长杨远艳委员是京族人,对“边与海”的感情深厚。她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广西沿边地区存在整体对外开放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欠账多、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短板。“希望高质量谋划和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统筹推进强基固边、开放睦边、产业兴边、民生安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工程。”杨远艳建议重点谋划建设一条沿边高铁、重点建设20个边境经济强镇、重点打造100个抵边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更加优惠的边境居民政策,引导人口向抵边村屯迁移定居,构筑巩固发展的“人民防线”。她还提出,要系统总结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鲜活案例,编写广西民族团结创新案例集,打造广西民族团结示范建设精品课程,推动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主体班教学。 如何做好“边与海”的民生答卷,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邓桂芳代表也有想法。她建议国家探索完善边境家庭综合保障模式,促进相关补充商业保险发展,减轻边民家庭的医疗负担。同时将距陆地边境县0—20公里城镇户籍边民纳入资助参保范围,对居住在边境地区5年以上的非边境县户籍常住居民予以同等参保补助政策。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