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2021年,广西佛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自治区民宗委的指导下,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履职尽责,全面发挥作用,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制度建设、规范议事决策、教务教风建设、疫情防控、僧才培养、践行佛教中国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坚定了广西佛教界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广西佛教界“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思想自觉,为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广西佛教协会以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和“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党史、铭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一是借举办广西佛教协会讲经交流活动之机,与自治区民宗委有关处室,柳州市民宗委,柳州市宗教界和柳州市各城区民宗局联合开展“感党恩、跟党走”“爱党爱教、同心同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讲述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路上的感人故事,动情之处全场同声高唱红色歌曲,场面热烈,效果显著。二是组织广西佛教协会全体常务理事赴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重走红军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地感受当年红军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慷慨情怀和革命斗志,让共产党的恩情入心入脑。三是组织广西佛教界积极征集、推荐书画作品参加“广西宗教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书画展活动,以书画寄情,表达广西佛教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四是组织广西佛教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到青海省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考察外省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推动广西佛教协会的履职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引领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进一步增强了广西佛教界与党同心同行的凝聚力,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主旋律。
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佛教界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思想政治引导,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引领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坚定走佛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进一步增强了广西佛教界政治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夯实了思想基础。广西佛教协会先后下发了《广西佛教协会关于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广西佛教协会关于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指导各地佛教协会、各佛教活动场所深入学习、认真贯彻、精心组织,全面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活动。要求原原本本研读,结合实际思考,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三、积极推动佛教中国化广西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五进”佛教活动场所活动,持续开展讲经交流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浸润佛教文化,提高广西佛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度、文化融合度、社会适应度。一是继续举办佛教讲经交流活动,在往年活动成绩的基础上,指导、培训讲经法师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与佛教教义教规相融合,不仅用佛法讲人生,也用佛法讲政治,丰富了讲经主题,提高了讲经高度。讲经是佛教弘法的主要途径,讲经的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信众的正信正行。因此,讲好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元素的经,是深化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实践活动之一,既是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实践,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生活实践。二是办好广西佛教协会理事和佛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培训班。要引导好佛教活动场所开展佛教中国化实践活动,必须要引领好各佛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人员或负责人。广西佛教协会通过举办理事、教职人员和场所负责人培训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宗教学识培训、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推动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了广西佛教界对宗教政策、佛教经典、佛教教义教规和佛教戒律的理解和感悟,增长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有效提升了广西佛教界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宗教造诣及管理能力。在继承佛教弘法传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佛教界的政治大局意识和综合能力,引领全区佛教界形成读诵经典、研习经典、讲授经典、实践经典的良好风气,引导佛教信众正信正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持续深入开展国旗和国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广西佛教协会通过下发通知指导、举办活动促进等形式,推动各佛教活动场所持续深入开展“五进”活动。各地佛教协会举办重要活动都要奏唱国歌;有条件的寺院升挂国旗,制作涵盖“五进”内容的宣传板,摆放在寺院醒目的位置;没有条件的场所也在墙上张贴国旗和有关宣传内容,让广大信教群众一进入寺庙,就能随时接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熟悉宗教法律法规政策,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浸润。
四、加强佛教教务教风建设,推动佛教教职人员和佛教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提高各地佛教协会和佛教活动场所自我管理能力。广西佛教协会先后转发、下发了中国佛教协会《关于加强佛教教职人员管理的通知》、《关于转发<佛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的通知》,指导各地佛教协会和各佛教活动场所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以及中国佛教协会印发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佛教教风建设、规范佛教教职人员行为,提升佛教教职人员素质。为推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地落实,广西佛教协会由教务教风部牵头,组成调研组赴河池市开展佛教教务教风工作调研,旨在总结加强教务教风建设、规范教职人员管理方面的好经验,查找在贯彻落实规章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调研组通过现场走访、深入调查、广泛了解,既学习交流了好的管理经验,增进了与当地民宗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同时,也对河池市佛教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有了基本掌握,发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调研活动推动了广西佛教协会及河池市佛教协会对加强佛教教风建设、规范佛教教职人员行为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了针对性和方向性的认识,也更加清醒地看到了佛教教务教风建设、佛教事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为制定好佛教协会2022年工作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认真履职、严格把关,认真做好佛教教职人员换证年审工作,既切实维护了佛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加强了对教职人员的依法依章管理,推动了佛教界自我管理的规范化。广西佛教协会根据《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对认定备案的佛教教职人员的管理职责,为进一步规范广西佛教教职人员的管理,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换发<佛教教职人员证>的通知》,对2014-2017年认定备案的《佛教教职人员证》进行证件年审。广西佛教协会工作班子严格执行国家宗教局关于严把“入口关”的有关要求,对于严把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审核、年审关,始终保有清醒的认知,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资料不全的,反复核查;对确实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理,以确保佛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如法如仪。到年底,广西佛教协会教职人员换证年审工作圆满完成,得到了佛教界的认可,合格教职人员应有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佛教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受到了一次检验,得到了一个提升,对佛教内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一次有效的推动。
六、大力弘扬佛教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是积极参加“广西宗教界宗教慈善周”活动,捐款7.4万元用于资助都安同心广场建设和购买“乡村振兴”文体下乡器材。二是由各地佛教协会、各佛教活动场所自发组织,以各种形式开展为扶贫济困送温暖和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献爱心、捐款捐物等活动。
七、持续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全区佛教活动场所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做到零感染,切实维护了我区佛教领域和谐稳定。2021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发展趋势仍有不确定性,佛教领域因传统习惯,在各种传统节日、宗教节日期间,人员流动加大、聚集活动增多,疫情风险增加。为确保广西佛教领域安全,广西佛教协会根据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和自治区民宗委有关文件精神,先后转发、下发了《自治区民宗委关于持续做好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广西佛教协会关于开展健康码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标识)查验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佛教协会、各佛教活动场所认真落实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自治区民宗委及各地相关工作要求,舍小利、顾大局,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西佛教协会会址天宁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场所内定期消毒,人员进出扫码、戴口罩、测体温,必要时关闭暂停活动。各佛教活动场所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佛教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我区佛教领域和谐稳定。
2021年,广西佛教协会引领全区佛教界以自己的方式为坚守佛教净土努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