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日前印发《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动员各类文化机构、文艺院团、旅游景区、社会团体等,以城乡基层、民族地区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方案》要求,要以阵地服务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以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关爱系列行动;以倡导文明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口,探索建设文化指导员制度、推动建设文化和旅游领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等。
其中,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具体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创新实施“春雨工程”,搭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深入推进“春雨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实施面向民族地区的重点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注重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富有特色的文化交流和结对帮扶活动。结合对口支援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文化和旅游专业人才参与“组团式”援疆援藏。支持区域间公共文化机构供需对接,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走进民族地区。支持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和项目参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大会,促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
二是培育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广“乌兰牧骑”、乡村文艺演出队、“石榴籽”文化小分队等文艺团队服务形式,培育扎根广大农牧区、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丰富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元旦、春节、国庆节等节日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通过红色宣讲、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做好法制和政策宣传。
三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动民族地区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招募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辅导和培训。组织中华经典诵读、公益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民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积极推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认知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融入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展示、阅读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展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讲好民族团结发展故事。
《方案》指出,要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遴选推介。案例类别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类、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类、特殊群体关爱志愿服务类、旅游志愿服务类、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类、“互联网+志愿服务”等六大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