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自从2019年来到北海生活后,我就爱上了这座海滨城市,在这里,我感觉不到我是一个外地人。”居住在北海的回族市民马保说,到北海工作后,妻子和儿子也来到北海生活学习,一家人很快融入北海的生活,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马保一家的生活景况是海城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个缩影。海城区是北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常住人口52.79万人,居住有48个民族群众。
近年来,海城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强化民生保障等举措,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群众心中,为北海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注入海城力量。近日,海城区获命名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一、健全工作机制,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北海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启动后,海城区高度重视,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直各有关单位、各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海城区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实现创建工作由部门推进转向整体协同推进;印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清单、任务清单,形成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统战(民宗)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高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海城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法委,民宗、教育、侨务、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在各社区设置民族工作信息员,明确专人负责,充分激活创建工作基层“细胞”活力,形成了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管理体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由点到面纵深推进。
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平时主动维护地方和谐稳定,不定期走上街头小巷,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还会不时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促进地角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地角女民兵连的现任连长龚安娜介绍,地角女民兵连主动投身海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民族精神+连队建设”模式,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城乡环境提升、伏季休渔期消防安全、全民国防教育、社区治安联防等活动,主动服务辖区各族群众。目前,地角女民兵连在册女民兵400多人,共获得过国家级荣誉4次、自治区级荣誉4次。
海城区坚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培育树立了赤西村、地角女民兵连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搭建少数民族社区服务平台,在赤西村、地角女民兵连、贵州南路社区和西边垌村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在独树根西、政法路等社区设立“民族之家”,建立起方便各族群众办事的平台,整合社区骨干力量,开展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活动。2020年,驿马西边垌村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西街贵州南路社区被评为北海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22年,高德街道赤西村、地角女民兵连获命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同时,海城区每年结合“壮族三月三”、中秋节等节日,走进机关、街道、社区、农村、学校、海防等场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民族特色体育活动、民族特色美食制作品尝、书写赠送春联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提升辖区的民族文化氛围,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改善民生福祉,各族人民获得感增强
在高德街道赤西食用菌基地内,一个个菇棚有序分布,一朵朵茶树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动作娴熟地采摘成熟的茶树菇。
赤西村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是瑶族媳妇李艳玲和丈夫共同经营的,主要种植茶树菇和平菇,产品销往北海各大市场。“十三五”期间,海城区大力扶持乡村农业产业,李艳玲和丈夫便租赁了赤西村的土地,搭建起温室大棚,发展食用菌产业。
经过多年努力,赤西食用菌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李艳玲还主动吸收各族群众、脱贫户入股,并毫无保留地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带动赤西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我感觉自己在赤西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根,所以能帮助乡亲们,我觉得很高兴。”
近年来,海城区坚持创建为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延伸至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更广阔的空间地带,结合辖区各行政村的特色亮点,推行“民族团结+旅游+产业+扶贫”的发展模式,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帮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医疗保险、就业等问题,维护好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积极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村屯修建村庄道路,解决各族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让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更多实惠。
海城区还创新打造“党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解忧超市”,服务各族群众,打造各民族交融型社区环境,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各族群众在海城区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切实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