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江南区推动“逢四说事”到“逢事办事”基层治理转变——百姓说事议事 干群合力办事

时间:2022-06-27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乱倒垃圾、车辆乱停、私拉电线,这3个社区治理难题,大家觉得怎么办好?”“建立奖励举报机制,举报垃圾乱堆乱放人员。”“建立车位共享协议,在良性沟通下,文明停车。”……近日,在南宁市江南区二桥西社区党群议事厅里,社区网格员、说事员、楼栋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就提出的社区难题纷纷发表意见,现场就定下解决方案。

  如今,江南区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已在该城区76个村(社区)推行了5个年头。该基层治理方式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创新机制……江南区不断推动“逢四说事”到“逢事办事”基层治理转变,形成长效为民服务机制。

  一、“逢事办事”现场解难题

  “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即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定期、不定期在议事场所组织社区党员群众说事议事办事,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的协商治理模式。作为这一机制的诞生地,二桥西社区居民说事议题已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社区党委主要是商议解决邕江两岸上岸船民到小区居住后的家事琐事,通过说事议事征求意见后,上报给有关部门解决。”二桥西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李潮说,现在已转变为“逢事办事”,即城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直接定期来参加居民说事议事,现场就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疍家少年李鑫曾被上大学的学费问题困扰,经“逢事办事”机制,在社区党委的帮助下,他如愿申请到了“圆梦行动”助学金,解决了上大学的难题。

  为了落实“逢事办事”工作理念,该城区成立7个重点工作先锋组,把政策、资金、项目统筹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甚至居民小区等层面组织实施,城区43名处级领导直接挂点联系3个街道28个社区27个重点居民小区,带头兼任社区网格员、“逢四说事”员等,每月至少2次到网格责任点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基层说事议事,现场办公直接解决居民难题。

  二、“议事考评”办好群众事

  二桥西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辖区总人口约1.885万人,生活着壮、汉、瑶、苗、侗等11个民族群众,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7.9%。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小社区要落实的大课题。如今,人人参与的“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在服务社区各族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力推动了各民族同胞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辖区各民族同胞团结友爱、和谐相处。

  “我们组建社区疍家文化队,解决了居民想在社区办疍家婚礼的问题。”二桥西社区工作人员邓翠华说,说事员、网格员收集民意、梳理议题后,社区大党委就会组织党员群众通过“逢四说事会”进行民主协商议事,并及时公示议定结果,居民群众都会主动评议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开展。

  “通过不断完善专职化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将议事成效纳入年底考评,激励基层干部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方法。”江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城区通过开展城市党建“全周期微治理”专项行动,赋予城市社区六项权力,区委落实每年不少于300万元的“逢四说事”微项目,推动管理和服务下沉社区,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此外,为了更好地评议说事成效,该城区通过召开党员和村(居)民代表大会,对办事态度、办事效率、办事结果进行评议,对重大事项办理结果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的,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再议再办。

  三、“事前预防”主动化矛盾

  近年来,二桥西社区党委依托城乡“逢四说事”协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上岸船民黄火生的儿子黄国辉就通过培训学会了维修技能,还开了店,有了稳定的收入。

  “我们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积极与辖区企业进行就业帮扶结对,提前考虑居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江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城区逐一细化说事办事内容,注重把村(社区)资金安排使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集体资产处置、公益事业兴办、老旧小区(房屋)拆迁改造等集体大事要事作为说事内容,提前做好服务,避免在“逢事办事”的过程中产生矛盾。

  据介绍,通过优化“逢四说事”机制,社区党委统筹力量,主动化解矛盾,打出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的“组合拳”。由网格员、说事员在日常主动了解情况,积极排查化解“说事”过程中的难题,将问题想在前,事情解决在前,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有效破解。

  今年以来,江南区28个城市社区通过“逢四说事”,累计收集和解决居民群众反映问题135个,其中,办成为五环星光小区老党员建立长者饭堂等实事好事113件,不断增强辖区群众幸福感。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26525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