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2021年6月中旬以来,广西多地遭遇极端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一些地方的宗教活动场所出现建筑物、用电设施和道路受损等灾情,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受灾人口90多人,经济损失50多万元。自治区民宗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当前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部署做好宗教活动场所防汛救灾工作,督促宗教活动场所加强汛期巡查防范,做好灾后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宗教活动场所发生次生灾害,最大限度确保全区宗教活动场所人员和财产安全。
一是紧急周密部署。6月17日22时,自治区洪涝灾害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6月20日,自治区民宗委印发通知,要求把宗教活动场所汛期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防御纳入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工作整体部署。根据实际,对汛期处于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宗教活动场所实施暂停开放、取消一切宗教活动,并设立警示标志,做好信教群众解释和安抚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场所负责、团体指导、民宗部门监督检查”的安全责任工作机制,做到宗教活动场所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防御责任到人、职责明确。指导宗教界坚决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防汛指挥统一安排,做好各项防御工作,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全面排查整治。各级民宗部门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对宗教活动场所尤其是地处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场所内部及周边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对可能被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冲毁的建筑物和易受浸泡的危(旧)房,提前组织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做到“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对排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报上级民宗部门,重大风险隐患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登记造册,落实监测、避让、治理措施,实行动态台账管理,抓早抓小、分门别类组织消除风险隐患。
三是全力服务保障。各地民宗部门积极争取协调交通、住建、用电等部门,保障受灾宗教活动场所尤其偏远农村山区受灾宗教场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运转,确保联系畅通。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保障转移安置好宗教活动场所人员的生活、安全和医疗,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安顿,落实好临时安置措施。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把因灾受损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当地灾情损失核实工作,争取相应国家补偿。积极协助受灾宗教活动场所申请自治区寺观教堂维修经费。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