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南宁市秀厢小学:以小课堂促进大团结

时间:2022-07-16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红、黄、绿、蓝、紫……五彩斑斓,不仅是南宁市秀厢小学2022年春季学期散学典礼上孩子们衣服的颜色,也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色——学校位于城中村,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家庭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异,有壮、汉、苗、瑶、侗、仫佬等19个民族,其中9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城中村儿童。

  2012年以来,秀厢小学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普及民族艺术教育,加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出一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子。在这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板块,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抓手。

  城中村小学的独特选修课

  在秀厢小学,新学期伊始,每个孩子都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民族艺术课,加入各种艺术社团、兴趣小组、艺术工作坊等。每周四下午,各项课程准点开课,整个校园变成民族艺术的大课堂。

  早期课程围绕“兰”这一主题开设,如手植兰草、手剪兰馨、手写兰韵等课程,后来课程逐渐拓展,涵盖民族音乐、民族美术、民族舞蹈、民族戏剧、民族艺体等五大种类,包括陶笛、刘三姐歌谣、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桂剧、壮剧、武术、跳竹竿等25门课程。

  7月1日举行的散学典礼展示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成果——全校1200多名学生中有400多人登台亮相,带来《壮家敬酒歌》《扁担舞》《武术》《皮鼓舞》等10多个节目,其中不少节目令人惊艳。

  无论是登台表演,还是与记者交谈,孩子们都大方又自信。11岁的廖健达、廖艺好等小朋友表演武术时英姿飒爽,接受采访时更是表示,想将武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志向之远大令人刮目相看。

  11岁的罗继国担纲主持,台风沉着稳健,作为瑶族皮鼓舞的小传承人,还曾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社区、高校表演。

  10岁的石江瑶2020年、2021年先后随校舞蹈队参加央视少儿频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晚会展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少儿文艺晚会展演等,年纪虽小却已是民族舞的“老演员”……

  孩子们多才多艺、阳光开朗的背后,是全校70多位老师的用心培育。“为了上民族艺术课,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教室都派上用场了。”秀厢小学副校长韦坚说。学校每学年举办的校内外文化实践活动多达十几二十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展示平台。

  融入日常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通过民族艺术选修课和校内外文艺活动,各族学生不仅学到了才艺和知识,也在全面深入的交往交流中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帮助的风尚在校园蔚然成风。

  提起这些选修课,家长马师珍印象深刻,“全家人对秀厢小学印象都挺好,孩子们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社团,有很多可以选的课程。”马师珍一家是回族,来自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堡乡关巴湾村,曾在南宁市秀厢村经营拉面馆,儿子马迁、女儿马迁雅从一年级起就在秀厢小学就读。

  “我们只是饮食习惯上有点不一样,所以自己给孩子们带点吃的,孩子在学校没有什么生活方面的烦恼。”马师珍说。

  2022年初,因生意受疫情影响难以为继,马师珍夫妻离开南宁到外地谋生,即将升入五年级、三年级的兄妹俩随之转学。

  马师珍记得,儿子喜欢打篮球,几年来一直参加学校篮球社团,女儿则对跳舞和民族服饰感兴趣。学校经常举办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活动上孩子们可以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有一次活动,学校每个班选择一种民族服装作为“班服”,女儿所在的班级选了壮族服饰,能穿上漂亮的壮族服饰,女儿表现得很开心。“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她喜欢哪种服饰就体验一下,挺好的呀。”马师珍说。

  马迁雅当时的班主任颜柳清告诉记者,一开始班上的同学也会因她特殊的饮食习惯而好奇疑惑,后来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交流、共同参加校园活动等,大家都能理解并尊重她的习惯,每次学校举办美食分享活动,同学们还会提前询问马迁雅,一起准备大家都能吃的糕点等食物。

  民族艺术教育带来的巨变

  各族学生相互包容、团结进取,这样的场景10年前在这所学校并不常见。

  秀厢小学校长宁永红记得,那时学生家庭贫富悬殊,有些学生一家人挤在一间出租屋里,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有些学生家里仅靠收租就衣食无忧,孩子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却贫瘠,校园里出现攀比等不良风气。

  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宁永红想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兰”。2012年起,她率队围绕“兰”这一主题提炼校风校训、开展系列活动、构建校本课程,以涵养学生的精神品格。

  

  后来,在日常教学中她又遇到新的问题——学生来自广西各地乃至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新疆、内蒙古、云南等民族地区,有些学生因风俗习惯、口音、外貌等有所不同,被其他同学用奇怪的眼光看待。

  怎么让各民族孩子迅速融入班级,让同学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宁永红尝试利用“三月三”、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活动,让学生回家跟父母一起做家乡的美食、特产或手工艺品,拿到学校和同学老师交流分享。通过深入交流和体验,孩子们逐渐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

  按照这一思路,秀厢小学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开发一系列课程,建成教学课堂、实践课堂、活动课堂相结合的民族艺术教育教学课堂。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之前也提出来了,但刚开始我们没有考虑得这么深,更多地是想如何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能在温馨和谐、团结互助的环境里健康快乐成长。”宁永红坦言,后来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探索出了以民族艺术教育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细化到日常教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模式。

  10年耕耘,当初种下的“种子”如今结出累累硕果。老师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无论是内在精神还是综合素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内敛胆怯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原来性格张扬跋扈的孩子变得更谦逊有礼,大家学会了尊重包容差异、学习欣赏不同的文化。家长无条件支持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彼此间也相处得更融洽。

  近年来,在宁永红的带领下,学校课程改革项目荣获2019、2021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种奖项。秀厢小学也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南宁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mzdt/t1280578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