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追踪报道 > 正文
8月24日,《河北日报》第6版刊发《牢记嘱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德市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文章,深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一年来,河北省民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支持指导承德市先行先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以下为文章全文。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期间,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对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殷殷嘱托记心间,砥砺奋进新征程。河北省民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支持指导承德市先行先试,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援疆就业“星火计划”
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增强合力力求实效
民族自强,文化为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历史上的承德,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留下一段段“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民族团结佳话。新时代的承德,立足文化多元、底蕴厚重、民族融合程度高等独特优势,率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民委高度关注承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委派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专程赴承德调研,给予工作指导。省民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赴承德调研,指导承德结合实际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出席全市试点工作推进会,为承德开展试点工作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增强合力、力求实效。
在市委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承德市成立民族宗教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牵头推动试点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定期调度、调研,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强化人财物等要素保障。2021年10月,承德市召开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出台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试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上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支持指导承德市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依托,整合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市民宗局等15家单位科研资源力量,建立承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项课题集成研究计划”,深入挖掘承德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梳理整合形成课题题库。
同时,承德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干部能力水平,邀请国内各领域知名专家来承授课,目前已开展10期“牢记总书记嘱托,聚力高质量发展”大培训大比拼活动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领导干部大讲堂。
——深入开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六个融入”模式,即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融入各级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融入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思政德育工作,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全市大宣传工作格局,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广泛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能量。
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承德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将基地建设集成果展示、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实践实训于一体的活态展示区。
只有语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灵才相通。
承德还深入挖掘“普通话文化”优势,组织相关部门赴滦平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调研论证,谋划构建“一区两馆”,把承德打造成为全国普通话体验区,在滦平普通话起源地建设一处普通话体验馆,并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基地内规划建立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验、研学、传播、服务基地。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近日,承德博物馆在鹿鸣讲堂举办了以“石榴花开,趣味剪纸”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传承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省民委创新打造“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像石榴花一样开遍燕赵大地。
承德市把开展“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持久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七进”“三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实施“152123”典型示范引领行动,即到2025年,全市再至少创建1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或示范单位、5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2个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0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试点单位、2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位、3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
培树塞罕坝机械林场、承德博物馆、双滦区御祥园社区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典型。2021年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31个,7个单位被确定为全省“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建设单位。今年,承德市又申报塞罕坝机械林场、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5个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目前,全市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示范单位2个;省级教育基地1个、示范区22个、示范单位25个,“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建设单位12个,已形成“石榴花开”的品牌效应。
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为民族地区“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省民委“燕赵盛开石榴花,喜迎党的二十大暨2022年‘三送’活动”先后走进丰宁将军营镇独立营村、宽城大石柱子乡大闫杖子村、隆化庙子沟蒙古族满族乡十间房村,受益群众800余人。市级“三送”活动以“民族团结心向党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走进隆化县七家镇西地村和承德县两家乡两家村,受益群众500余人。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围绕拍摄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电视专题片、举办一次民族工作成就展、办好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上好一堂民族团结课、开好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开办一个专版的“六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先后组织各类宣传活动20余次,制作各类宣传板牌100余块,宣传标语5000余条,发放宣传品33000余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承德市坚持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坚持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全力落实资金、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环境及社会等方面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承德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项目投资支持稳增长。
积极跑办争取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京进省拜访生态环境部、国网冀北电力、中电建、航天投资等,围绕高水平生态建设、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等工作,就稳定经济运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抽水蓄能集群、做精钒钛新材料产业等工作主动对接,全力争取支持。
用好现场办公这一河北民族工作品牌。2021年省政府对承德隆化、滦平民族地区现场办公成效显著,共争取支持项目392个,资金64.2亿元,已全部落实到位。2022年省政府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继续对承德市给予倾斜支持,确定在丰宁、平泉现场办公,目前两县(市)已争取意向支持项目533个,资金173亿元。大力推动市、县政府对民族乡村现场办公。2021年承德市政府对承德县两家、岗子满族乡现场办公,共支持项目38个,资金1.39亿元;隆化、滦平两县政府对14个民族村现场办公,共支持项目23个,资金3553万元。今年继续推进承德市政府对兴隆南天门、八卦岭两个民族乡现场办公工作,截至目前,18个民委委员单位已承诺及意向支持项目49个,同时重点推动县(市)政府对48个民族村进行现场办公。
用足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承德市2022年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目前已到位5024万元。围绕承德市“文旅康养体育、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和“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大数据、特色智能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项目28个,基础设施项目3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18个,有力支撑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重构、民生条件改善和乡村振兴工作。
只有跑出赶超“加速度”,才能驶上发展“快车道”。今年上半年,承德市生产总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6亿元,同比增长3.0%,有力夯实了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深度融合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承德市积极落实国家民委“三项计划”,有序推进承德与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和市内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推动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程,将青少年交流计划纳入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展“石榴花开在行动”活动,承德市70名学生与新疆尉犁县、铁门关市各族学生代表进行一对一结对认亲,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利用承德与新疆、西藏等地的历史渊源,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种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展“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已为新疆地区累计输送优秀毕业生66名,扎根新疆尉犁、阿图什市、阿克苏、铁门关等24个县(市、区)和广大的乡镇基层,部分毕业生已与当地群众联姻。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开展了支持西藏阿里地区旅游事业发展长期战略性合作,对口培训西藏少数民族干部100余人次。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承德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精准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工程,以“和合承德”为重点,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博物馆等为载体,充分展示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全市导游词新编工作,对全市71个景点导游讲解词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进行规范完善,为承德丰富旅游资源赋予“三交”新内涵。编印《承德导游词精选在编》,作为全市5000余名持证导游培训的规定教材,讲好承德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
深化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落实省“11255”工作思路,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新疆巴州尉犁县和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强化人才援疆,完成第十批援藏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派工作;强化产业援疆,谋划“十四五”固投类援疆项目7个,召开招商引资项目承德推介洽谈会;强化教育援疆,2022年选派援疆青年优秀教师22人;强化医疗援疆,开设“援疆专家门诊”,组建急诊重症医学科,引入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
凝心聚力开新局,踔厉奋发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支持指导承德市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总结推广承德市试点工作经验,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全省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强大力量。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