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以前办白事,一次杀的牛多的十几二十头,少的也有七八头,现在移风易俗,杀的牛一般不超过三头。”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么窝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秋说,“今年清明节期间,一个村民家里办白事,只杀了一头牛,这是我们村第一例,给村里带了个好头。”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接处,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2%。过去,按当地苗族传统习俗,家中长辈过世自家要宰杀两头牛,女婿等亲戚各家要宰杀一头牛,办一场白事要杀10几头牛,祭祀后吃不完则贱卖给当地肉贩子。这样一场白事下来,要花费十多二十万元,不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以至当地民间有“办一场白事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说法。
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么窝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首开办白事杀一头牛先河。
苗族村民王栋就是签下移风易俗承诺书的党员之一。他是一名医生,在者浪乡卫生院工作。今年4月,其父突然去世,因家里亲戚众多,按传统至少要杀六七头牛,一两千人参与丧葬仪式,在他的劝说下最后只杀了一头牛。
“我劝了一天,从早上劝到晚上,劝退六拨人,有些亲戚都要和我翻脸了。”王栋回想当时的情景说,“我是党员,我们自己都不移风易俗,怎么叫别人做?而且当时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出于安全考虑也不能让这么多人聚集。”
丧事简办不仅杜绝了浪费,也大大减轻了王栋和亲人们的经济负担。“杀一头牛要花2万元左右,今天他们(亲戚)杀一头牛,以后我们就要还一头牛,大家刚刚脱贫走进小康,都不算太富裕,真的感觉压力好大。”王栋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王栋已经得到亲人们的理解,这件事对整个家族以及村民们的影响还在持续。在王栋的家族里,亲戚们形成了“办丧事只杀一头牛”共识;在么窝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白事杀牛不过三”更深入人心了。
从宰杀十几二十头牛到宰杀一头牛,折射出隆林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去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隆林县委、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针对“杀牛祭祀”陋习,立下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走出一条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新路,大力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县委确立“重殓厚葬大操大办、杀牲口扩大化、占道办理白事、治丧时间长且殡乐队过多过久、早婚早育、彩礼过高”6条负面清单,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好事多办、余事不办”,县、乡、村“三级”合力推进,打响破除陈规陋习攻坚战。组建30支移风易俗宣讲队,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将移风易俗政策、倡议书编写成快板、歌曲、小品、八音坐唱等,用普通话、壮语、苗语3种语言录制,并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和应急广播等平台进行宣传,确保人人知晓新政策。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隆林在移风易俗专项工作中突出“关键少数”,引导党员干部、企业家等带头简办新办红白事,全县党员干部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乡村“一约四会”功能,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是一项村民自治制度。移风易俗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各村寨按照“村民自主、三级联审”的方式修订村规民约,把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纳入新村规民约,实现村级“四会”全覆盖,推动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硬约束”。同时,创新建立移风易俗积分管理制度,开展“移风易俗红旗村”评选,做好监督检查。
经过努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自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县共劝导白事大操大办929起、高额彩礼146起、早婚早育61起,累计为群众节省开支约3000余万元。
目前,隆林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向深度、广度拓展,为实现该县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