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近年来,独山县实施“五大工程”,高质量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独山县通过搭建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专班,组织文化抢救队伍走访、挖掘、搜集和整理水族文化、布依族文化、花灯文化、影山文化等民族民间文化,全力做好水族、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水书记忆遗产名录申报,重启“十套文艺集成”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地方民族文化保护和抢救,确保民族文化“不掉链”。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工程。独山县通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非遗数字化采集工作,建立非遗数据库,抓好非遗创意产品开发,健全非遗传承人扶持机制,依托独山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意研发相结合,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带头作用,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目前,已完成《花灯戏》《独山愿灯》《独山盐酸菜制作技艺》《响篙舞》等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采集工作。
实施民族节日(庆)品牌培塑工程。独山县充分发挥独山地域特色文化优势,坚持以“大美独山”为文化品牌统领,以节日(庆)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培塑“花灯艺术节”“四月八”布依族斗牛节、六月六探母节、六月六洗澡节和基长迎龙习俗、民族民间山歌大赛等节日(庆)文化品牌,提升花灯戏、布依莫歌、响篙舞、布依传统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旅游品牌,推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程。独山县积极推动“三区”人才、“文化志愿者”支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搭建“大美独山·百姓舞台”展演平台,大力弘扬和继承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民族品牌特色学校,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形成“一校一特、百花齐放”的格局,多措并举抓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2022年以来,全县共选派“三区”人才20余人、文化志愿者300余人支持文化传承工作,组建文化志愿队伍20余支、村级民间文化业余文艺团队10余个;开展惠民“新春送福”、文艺展演、书画巡展等活动30余次,涉及群众7.67万人;8个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程。
实施民族民间戏剧曲艺振兴工程。独山县通过组建民族民间戏剧曲艺振兴队伍,积极推进独山戏曲剧种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强化花灯戏曲的保护。同时,该县文化馆定期举办公益性“独山花灯戏曲培训班”,组建独山花灯民乐团,组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戏节目,让花灯戏曲艺术在群众中不断“开花结果”,奋力推动民族民间戏剧曲艺文化振兴。目前,该县共开展独山戏曲剧种普查、搜集整理5次,编辑《独山花灯》《灯戏情深》《独山花灯传统经典剧目集》等系列民族民间戏剧曲艺文艺理论研究丛书2000余万字;2022年以来,开展公益性“独山花灯戏曲基础知识及文艺作品创作培训班”30余次,涉及群众1.35万余人。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