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教育 > 正文

江南大学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学术论坛隆重举办

时间:2023-01-07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2年12月20日,由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无锡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江南大学三方共同主办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学术论坛以腾讯线上会议方式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新疆大学、长春理工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国家民委、省民宗委、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等部门领导近百人参会,江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全体成员在线参会。本次论坛由江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大禹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共邀请六位嘉宾作主旨发言。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蒙古学研究会副会长沈卫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藏传佛教中国化》为题,探讨了中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与宗教中国化问题。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只是于对于中国少数民族与外来宗教的号召,而是面向中华民族全体的呼吁。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共同体,尊重支持少数民族保持民族文化与确立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是并行不悖的。

  新疆大学天山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外语言与文化比较学会影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傅守祥发表了题为《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造与文化润疆助力》的讲话,围绕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事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实际问题,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意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优势。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核心内容“文化润疆”为例,探索该工程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助力新疆发展。

  来自长春理工大学李忠鹤和无锡太湖学院曹哲两位年轻的学者分别交流了《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与核心要义》两个专题。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生存逻辑、价值意蕴三个维度进行了完整的阐述,提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方法,应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行并举。

  江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陈劲波博士则对刚刊发C刊的论文《散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作了分享。该研究基于分析无锡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实践模式,批判性运用巴特族群边界理论与布迪厄场域理论,归纳并总结出了无锡的“散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般模式是“在解构‘族群’边界的基础上构建社会行动的共同场域。”场域体现面向“共同现代化”,注重“适应性”特征。

  江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现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江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江南大学学报执行主编刘焕明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层工作研究》一题开展了主题报告。报告主要围绕无锡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具体尝试与有益经验,以无锡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惠南社区与江南大学“一载体两延伸三重点”全系统立体化民族团结工作新模式为例,对无锡市民族团结基层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此外,刘院长还展望了江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规划与任务。期待基地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探索路径选择。

  最后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智库建设处处长刘元如先生发表了总结讲话。刘处长肯定了本次论坛会议的成功举办,在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与实践工作的创新拓展方面均有所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效果。同时,他也就未来工作提出了思路展望,认为应当面向当前国家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继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工作。全面总结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的历史,深化对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的准确把握与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层面,深化理论研究司与基地专家学者的合作,推动民族理论研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以理论带动理破解实践问题,为党中央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离不开学术界的支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为鲜明导向,紧紧围绕怎样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怎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未来,江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也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认真建言献策、主动服务社会,为无锡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谱写绚丽篇章!

  


原文链接:http://mzw.jiangsu.gov.cn/art/2022/12/23/art_39831_107192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