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1)强化安排部署,突出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先后印发《达州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分工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分工方案》,明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课程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2022年以来,市、县党校共举办统战(民族宗教)专题培训班13期,培训民族宗教干部、乡镇统战委员800余人次。二是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同心讲堂”等学习内容。2022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等开展专题学习10余次,示范带动各地各部门广泛深入学习。三是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市级层面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督查、互观互检活动,实施工作“周计划、月调度、季通报”机制,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
(2)强化协调联动,汇聚宣传合力。一是积极参与主题宣传。积极参与省民族宗教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系列短视频《石榴花开天府情》摄制,在中国新闻网播放,近4万人次点击观看。组织拍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我们在达州创造美好生活》,在省、市两级多个媒体平台刊播,并在省委统战部推出的“同心接力晒·市州统战工作特色亮点巡礼”系列活动中展播,通过手机端观看、转发达10万余人次。二是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协同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和高校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舞台剧展评、“同运动·一家亲”、中华经典诵读、“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9000余人;协同宣传、文旅部门开展“文化三下乡”惠民演出、“中华大讲堂”公益讲座等活动1000余场,惠及各族群众300余万人次。土家风情歌舞《土家钱棍舞》《幸福生活抿抿甜》等文艺节目走进群众,生动演绎民族团结主旋律。三是深入推动理论研究。依托达州统战“同心智库”专家力量,在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院、市社科联等立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课题4项,其中《以宣汉县文旅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为例探索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被评为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二等奖。
(3)强化多元融合,增强宣传实效。一是不断扩大宣传广度。市、县两级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民族工作信息、民族团结故事、典型事例等累计500余条,发放《民族工作应知应会手册》知识读本800余册、《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宣传单2000余份,在公交车、户外张贴民族团结宣传标语、设立宣传牌100多个,在基层组建“小蜜蜂”宣讲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3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80万人次。二是不断拓展宣传深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讲解服务中,有意识地融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新时代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在对达州巴文化内涵的阐释中,突出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强化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三是不断提升宣传精度。针对青少年学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融入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教育教学中,融入“开学第一课”、团日队日、主题班会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针对普通群众,结合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特色鲜明、氛围浓郁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群众心中。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