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近年来,盐源县着眼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2021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政治方向。盐源县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以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高规格创建大会,分管领导主持召开推进会和专题会,高位推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工作。二是健全责任体系。每年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宣传月活动方案》《“八进”测评指标》等指导性文件;统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基层民族工作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将100万元/年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创建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举办全县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把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全县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政治巡察、专项督查和政绩考核,把“测评指标”6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到县直部门(单位)及乡镇(街道),采取可量化的考核验收标准,将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保障民族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2)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磅礴力量。盐源县坚持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心呵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凸显教育为重。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文体比赛等系列活动。加强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二是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青铜文化、摩梭文化等的丰富内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民族传统文化数据库,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州县级非遗传承人239名。建成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251个,实行文化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年开展彝族月琴进校园、彝文书法、毕摩剪纸艺术等文化展示活动,举办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摩梭文化国际论坛、环泸沽湖自行车公开赛、苹果节、花椒节等,促进人文交流、情感共鸣,用情讲好“青铜文化”“盐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摩梭文化”故事,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盐源故事。
(3)增进各民族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盐源县坚持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绿色发展导向,走出一条生产发展、民生改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好”创建有机融合,发挥民族团结助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乡村振兴的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相结合,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相结合,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2022年实施房屋改造4843户、土地增减挂钩449户、避险搬迁73户,更多群众实现“安居梦”。乡村道路累计通车里程达7400余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以上,电网通信设施持续升级。改扩建学校121所,新建“一村一幼”173个,实施医疗卫生项目134个,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参保覆盖率不断提升。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88亿元,同比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51元、17767元,分别增长5.51%,7.34%。
(4)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开启崭新篇章。盐源县结合县情实际,坚持从传统节日、生活风俗等入手,扎实开展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一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民族团结进步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开展特色坝坝舞、达体舞、甲搓体、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公共活动场所循环播放“润盐大地最美的花”“民族团结进步之歌”等专题宣传片,利用盐源融媒、《看盐源》微信公众号、《泸沽湖》杂志等媒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二是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深化创建“八进+”活动,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新格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区示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典型评选、申报工作。目前,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4个,州县级示范单位113个;全县有受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名,受省政府、州政府表彰的模范个人36名,受县委县政府表彰(表扬)的模范个人73名。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各族干部群众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弘扬民族团结良好风尚。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