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仁和区啊喇彝族乡认真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突出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积极探索粮经复合、种养循环、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内纾困化解“非粮化”难题。按照“宜果则果、宜粮则粮”原则,配合“经济林套种间种”模式,有效化解产业难题。向群众算明白“果树上山”在保有原果树收益的同时可增加一块园地,“耕地还粮”实现粮经复合种植的亩产值达1.76万元,恢复的耕地还享受政策补助;向群众说清楚稻菜轮作、稻鱼共生、“果树上山”的政策要求和审批流程;在条件较成熟的永富村大村组先行先试,村民自筹资金56万元用于249.6亩低产低效林改造。截至目前,全乡水稻种植面积较2021年增长了39.5%。
(2)建园区赋能“粮仓”洼地。通过“一站式+全链条+三部曲”,打造以水稻为主导的粮经复合产业综合体。“一站式”汇聚产业发展要素,制定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以粮经复合产业园规划为核心,配齐水稻产业的生产化、现代化、市场化要素;“全链条”突出补链强链和产业韧性提升,通过统一引进良种、建设秧苗基地等方式实现水稻良种推广,确保啊喇香米质量;“三步曲”采用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的“三步曲”模式,构建“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经销商+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丰富收入渠道。目前全乡已建成市级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家庭农场42个、专合社24个,打造冷冻仓储服务站1处,已完成500吨3000立方米冻库建设,全乡水稻产业销售总额为650万,带动本乡三产服务业收入380万。
(3)强保障撬动资本“杠杆”。全面构建“政府统揽、产业冲锋、村民出力、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模式。自2018年以来,政府共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3亿元,用于整理农田、兴修交通水利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等工作;撬动银行乡村振兴类贷款2.44亿元,其中直接涉农贷款2.31亿元;以产业引领、政策指导为方式,5年来共引导村民1237人次自发筹资235.43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修建维护,荒山荒坡改造和低效经果林优化腾退等。同时,持续办好“开秧门”“稻花鱼节”等活动,坚定群众发展啊喇香米产业信心,持续壮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农产品价值,从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助农增收的最终目的。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