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贵阳市白云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海纳百川、数治白云”为创建主题,以抓好“一网、两站、三廊带、四平台、五示范”工作为载体,夯实“三个全面”,做好“三个强化”,确保“三个推进”,抓好“三个着力”,在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工作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不断谋划民族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夯实“三个全面” 围绕民族工作主题主线发力
守“初心”,全面准确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白云区委将学习中央、省委、贵阳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集中学习4次,召开白云区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做到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持“恒心”,全面精心谋划各项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贵阳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白云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对民族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
秉“决心”,全面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白云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把贯彻落实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二个必须”等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围绕民族工作主题主线发力,全面普及社会教育,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组织开展230期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举办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活动91次,发放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答卷13300余份,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专栏315期。相继举办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六月六”民族歌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射弩、扭扁担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做到“三个强化”,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抓实文化主题,强化文化认同。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深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红色文化及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聚焦“铝城记忆”,实现一圈一魂、一街一景、一巷一故事,将“五尚圈魂”融入巷子文化,以1+N方式(1条主题巷子,N条文化巷子)融入,实施8个篇章,打造28条文化巷子,建设完成7个壹刻宝文化驿站。开展“时代先锋·贵阳力量”贵阳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事迹宣讲报告活动(白云专场),“永远跟党走·产业新城 品质白云谱新篇”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感党恩·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抓实乡村振兴,强化理论培训。投入中央、省、贵阳市、白云区等各级资金完善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建设牛场布依族乡民族特色小镇“蘑力小镇”,持续提高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优化路面照明条件、修建机耕道等助力产业发展;推动民族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力带动民族乡村产业振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白云区委党校、区社会主义学校培训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
抓实公共服务,强化“推普兴乡”。大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和农村“五治”工作,结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完善民族乡村精神文化阵地设施,相继完成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龙泉布依文化广场、石龙民族民俗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做好普通话进民族乡村、学校、家庭等“三进”工作,全面提升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确保“三个推进”,加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体制机制保障。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加强干部培训和岗位锻炼,加强民族乡村和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选优配强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村(社区)“两委”班子。
推进宣传阵地建设。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打造正面宣传矩阵,主动发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声音,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严格执行“四个必然要求”、守牢“三个不能”工作底线。
推进基层网格建设。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督查、督办等工作。
抓好“三个着力”,发挥民族团结示范廊带引领作用
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质增效。抓好智慧白云社会治理网、“红石榴驿站”和民族事务工作站建设,发挥好三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的引领作用,构建“大数据+民族团结进步”平台,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展示平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平台、民族事务便捷办理平台、矛盾纠纷实时联动处置平台等子平台的运用,实现民族工作在思想铸魂、产业发展、品质生活、依法治理、文明引领与文化交融五个方面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径新方法。落实就业帮扶、户籍管理、权益保障和融入发展等措施,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台账,采取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学习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共同进步。
着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及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相关政策法规落地见效。按照“三个不能”的要求,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抓手,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大数据助力民族事务治理运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