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芒果+”,混撒拉村走出产业振兴共富路

时间:2023-11-05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彝族村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同时也是仁和区目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村。该村于1988年开始试种芒果,经过35年的探索发展,从零星分散转变为连片规模,传统种植业升级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已发展成为仁和区芒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围绕芒果产业,混撒拉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共富之路,奏响民族村乡村振兴新乐章。

  (1)加大资金投入,为共富助力。从1992年仁和区将省民委下达的一笔12万元民族发展周转资金“借”给混撒拉村用于发展芒果以来,仁和区持续加大对混撒拉彝族村的资金支持。2022年,混撒拉彝族村成为全省2个试点建设的“零碳村”之一,在国家“双碳”战略下,这个依靠民族资金发展壮大的“芒果村”“亿元村”再次迎来发展新动力。在“零炭村”试点建设中,仁和区投入民族开发资金300万元,整合撬动其他资金5850万元,实施“零碳村”建设项目,建设芒果分拣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销网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在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的同时,还为返乡大学生和本地网红提供销售阵地,帮助果农增加销售渠道,在改善民生中凝聚人心,在发展中为共富助力。

  (2)立足基础产业,为共富上色。重点围绕线下收购,设置芒果收购点,通过对鲜果进行分级筛选、分类包装,以满足不同收购商需求;对新鲜采摘芒果进行分拣、包装、装车,从村里的各个收购点运输至全国各地。至今,全村种植芒果面积已达2万余亩,涵盖早、中、晚10余个品种,年产量达1.1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万元。

  (3)探索节能模式,为共富赋能。探索光伏+种植模式,将光伏板安装在屋顶,利用棚顶发电满足灌溉需求,实现产业链融合互动;开展零碳村庄试点项目落地建设,带领特色产业向新能源跨越发展,向转型发展迈出步伐。该项目每年可发电260万度,光伏设施每年可节约居民用电60万度,多余电量并网后每年可为混撒拉村集体经济增收58万元。目前,混撒拉村“零碳餐吧”“绿色停车场”“光芒之路”“水光公园”等项目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屋顶光伏高效生发“绿电”的同时,获得源源不断的“阳光”红利。

  (4)产区变景区,为共富添彩。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上求变求新,围绕省五星级现代芒果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在村内建起了集玫瑰园、多肉园、亚热带植物园、沙漠植物园4个主题园为一体的百花园,以及拥有50余个品种亚热带优稀果树的百果园,为芒果产业植入田园采摘、特色农业、民宿度假、亲子互动、研学康养等多种元素,打造生态休闲观光点,顺利推动“产区变景区”,以此增加村民旅游收入。自建成后,混撒拉村年游客接待量达4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200余万元。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sgc/2023/10/31/10a72b4576394307a7e1d33200e03e8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