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作为贵州唯一一个首批被纳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市试点城市,铜仁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以“五同心五汇聚”工作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为持续深化和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铜仁市日前印发《铜仁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六个模范”,努力将铜仁市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为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凝聚磅礴力量。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模范
在强化理论武装方面,该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
在强化宣传教育方面,该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每年举办培训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教育,在杭瑞高速铜仁西高速匝道口至江口梵净山景区一线依托旅游景区、铜仁梵净山马拉松赛道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探索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示范廊带。
在强化基地建设方面,该市依托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博物馆等,试点探索建设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万山朱砂古镇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打造具有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基地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打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模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该市不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各地在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民生事业、政治生态建设上作模范。到“十四五”末,4个民族自治县在全国、全省民族自治地方主要经济指标排位比“十三五”有所上升。
在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方面,该市将支持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支持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阡县、江口县5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支持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个乡村重点夯实基础县加快建设,打造300个“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努力实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作样板。
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结合铜仁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发展基础,重点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生态食品饮品特色产业、抹茶产业、食用菌产业。
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该市实施“强中心城区”五年行动,着力打造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核心圈,发展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拓展圈,建设江口、松桃、玉屏、大龙开发区环城辐射圈,提升城镇品质。
在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该市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持续壮大生态茶、食用菌等11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10个特色优势百亿级综合产值产业集群,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绿色食品达52个,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0家。
在高质量推进旅游产业化方面,该市着力创建国家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融合发展示范点2个、康养示范基地2个,提升精品旅游景区4个,重点推进10个民族特色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该市加强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等保护利用,强化民族刺绣、箫笛、朱砂等民族特色工艺产业保护与传承,建设苗绣、箫笛等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3个。
打造新时代创建工作升级版的模范
在培塑创建典型方面,该市将突出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突出“融”的理念,以“7进+N”为抓手,培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实施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重点支持玉屏侗族自治县探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工作,同时支持5个区(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范
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方面,该市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搭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
在推进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方面,该市建设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全面实施“新市民·追梦桥”行动,搭建“微电商、微田园、微工厂”三微创业平台,创建奋进、幸福、温暖、和谐、文明新社区,增进各民族交流互鉴,依托东西部协作,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畅通“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劳务输出渠道,促进更多劳动力到东部、中部城市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稳定在70%左右。
在推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方面,该市将组织开展研学交流、参观考察,举办夏(冬)令营活动,每年组织铜仁学籍学生及东莞学生开展研学双向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
在推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铜仁将以市、县内一批知名景区为主,在展板、宣传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中,突出和展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
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
在强化精神引领方面,该市将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铜仁片区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该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举办系列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精品、文艺作品、文创产品。
在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该市将大力实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行动,持续开展“推普兴乡”行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提高各族群众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在培育推广红色旅游线路方面,该市依托梵净山、朱砂古镇、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石阡温泉等“拳头产品”,加大面向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区域客源市场宣传推广,培育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文化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串点连线推广具有武陵山片区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特色的旅游路线。
在大力推进实施乡风文明方面,该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打造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模范
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认真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执法检查职责,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在加强对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方面,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4个民族自治县民族立法工作指导,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在加强协调处置民族领域风险机制建设方面,该市将健全完善各级统战部门牵头,民宗、公安、教育、网信等部门参与的协调处置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隐患。
在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方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涉民族因素问题,排查化解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危害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活动。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