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安顺市西秀区茶岭村: 深化“村企联盟” 壮大特色产业

时间:2023-11-05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茶岭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全村辖国土面积18.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801户3595人,茶叶种植面积4200余亩。近年来,茶岭村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依托本地茶山资源,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盘活闲置资源,探索“村企联盟”合作经营模式,让企业扎进乡村,乡村融进企业,共同发展,互惠共赢,实现村级产业从“小作坊”到“大农场”转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今年8月,茶岭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用好发展资金,盘活闲置资源。一是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茶岭村种茶历史悠久,但由于缺乏加工技术和销售渠道,以前仅能以低端毛坯茶低价出售,产出收益与投入不平衡,造成土地产出与茶叶资源闲置浪费,抱着“金疙瘩”不知如何去变现。茶岭村认真总结前期产业发展的得与失,明确“村向企借‘优势’、企向村借‘资源’”的村企抱团发展理念,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摸排,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盘活低效闲置资源。二是争取资金支持,激发内生动力。为加强与优质企业开展技术、销售等合作,2022年,茶岭村积极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67.2万元,对荒废达10年之久生产厂房和生产设备进行提质改造和维修,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三是引进市场主体,盘活闲置资源。通过多方考察、集体商议,茶岭村确定引进贵州嘉合轩农业公司达成“村企联盟”合作模式,通过“双向借力”发展茶产业,成立产业发展专班,每季度定期召开产业发展协商会议,对重难点问题实施“台账式”推进,畅通村企沟通渠道,及时对产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调整。

  强化互补联动,实现村企共赢。一是建立合作机制凝聚发展合力。茶岭村通过村合作社以“政策+设备+土地”入股的方式,嘉合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资金+技术+人才”入股的方式,共同成立辰景云初农业生产有限公司,共用“嘉合轩”品牌,由嘉合轩公司投入70万元初始资金,改建5500㎡、年产量12吨的茶叶加工厂,嘉合轩公司占股65%、村合作社占股35%,按生产销售比例进行分成,明确双方责任分工,由村合作社负责组织人员对茶叶进行采摘、管护,公司负责技术加工、销售运输、宣传推广等。截至目前,已发放务工工资200余万元,解决就地就近就业300余人,其中留守妇女及55岁以上老人占比73%。二是公司托底保障发展收益。为降低财政资金投入风险,茶岭村与嘉合轩公司达成了公司托底分红协调,合作前五年,由嘉合轩公司每年支付茶岭村合作社3.5万元销售利润进行托底分红,分成利润超过3.5万元按照占股比例分红,有效降低茶岭村级投资风险,保障发展收益。三是合作示范带动群众增收。茶岭村通过与嘉合轩公司签订联农带农协议20年,建立合作示范茶园580亩,前4年企业每年支付合作社2万元联农带农资金,到第5年后,企业按照每年每亩200元作为村集体联农带农帮扶资金支付给村合作社,用于脱贫户入股分红、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帮助困难家庭等。今年3月份投产以来,茶岭村茶叶加工产能由原来的每日400斤茶青到现在的13000斤,共生产茶叶12000余斤,销售茶叶5000余斤,销售利润110余万元,村合作社收入达38万元。

  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产业融合。一是强化劳动力支撑。按照“茶园变乐园、农民变工人”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技术联动模式,约定开展技术培育活动,由公司对农户进行茶叶采摘、技术加工、机器使用等方面进行常态化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强化科技力服务。积极引进市农科院、区农业农村局、区有机茶协会、安顺行知职业培训学校等专业队伍力量,在选育品种、技术提升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提升茶岭村独立自主的茶叶生产加工能力。今年以来,已开展培训3次,涉及人次达296次。三是强化农旅融合发展。依托旧州4A级国家旅游景区,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深入挖掘茶文化、民族文化等内涵,鼓励和引导群众自发经营民宿,打造茶文旅融合的“休闲、研学、康养”一体化基地,利用茶叶生产点作为研学基地吸引游客,逐步形成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茶旅、研学、茶文化宣传相融合的立体经济。今年以来,鼓励5户农户开设民宿、床位共40个,研学基地接待游客5000余人,累计获得旅游综合性收入达20余万元。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310/t20231027_828759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