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成都市“五个坚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时间:2023-11-10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成都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五个坚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成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坚持高位统筹抓创建,汇聚民族团结进步的合力更加强大。一是高起点谋划部署。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成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23—2027)》,健全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体系和评审命名、动态管理办法,明确新时代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核心任务和评价标准。二是高效能组织领导。建立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统筹,宣传、统战、民宗部门共同负责,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四级联创”“五社联动”等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三是高标准监督保障。推动创建工作纳入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落实市级工作经费保障年均100余万元,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2)坚持思想引领抓创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显成效。一是宣传教育增共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体系,建成全省首批社区宣传教育基地,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二是文化浸润聚人心。塑造“蓉城一家亲”民族工作品牌,打造“蓉城一家亲公园”等文化地标和“蓉城一家亲·中华文化讲堂”等品牌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三是文明实践树新风。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法治宣传队”等志愿队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城市主人翁意识,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

  (3)坚持民生为要抓创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更有内涵。一是完善公共服务。建立跨区域就业创业合作机制,做好民族班和“9+3”教育工作,建成各族群众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培训基地等特色平台,推进各族流动人口在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开展结对援建。投入资金55.1亿元,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4.75亿元,选派援助干部人才11812名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建设成阿、成甘、成凉飞地园区实现总产值1276.58亿元,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支持“5·12”地震阿坝州受灾群众安置村建设,打造集高山生态游、羌俗风情游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村寨,实现旅游增收近500万元,推动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同比增长10%以上。

  (4)坚持典型示范抓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更具深度。一是打造互嵌式社区样板。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互嵌式社区建设,建立“六共”指标体系,搭建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站586个,打造样板社区39个,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二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开展区(市)县整体创建和创建“十进+”活动,共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15个(有效期内81个),带动全社会共促民族团结进步。三是实施“三项计划”品牌项目。印发《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促进各民族跨区域务工经商、求学就医、安居定居、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和交流互动。

  (5)坚持法治思维抓创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更添助力。一是实现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将民族团结纳入《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和社区依法自治及协助行政事项清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法治保障。二是探索民族事务治理标准化。出台城市民族工作和社区民族工作“两个标准”33项,设立基层工作联络员3422名,有效解决城市民族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三是加快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五六工作法”等治理机制26项,搭建“石榴籽调解室”等调解平台55个,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3/11/9/58ff655860b94037be596c249954e5d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