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为做好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依托馆舍场所,借助馆外资源做好社会教育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心策划教育活动,年初制定《社会教育活动工作方案》,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
二是遵循一个理念。严格遵循“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理念,围绕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的工作职能职责,有效地利用文物藏品和馆内展览资源,精心策划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服务。
三是创新一项机制。为激发干部职工创新活力,建立“活动项目负责人”工作机制,将项目负责人工作业绩纳入个人年度目标考核和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发挥自身优势认领策划活动项目并组织实施。
四是建好一个基地。积极开展“贵州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申报工作,持续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近年来,共建成各类基地51个。
五是办好一场活动。2023年,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在馆内外举办民族传统体育体验、非遗传承研学、馆内馆外讲座、流动展览等社会教育活动共计96余场次,其中馆内活动43场次、馆外活动53场次。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