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焦点 > 正文

钦南区检察院“1234”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1-08-04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今年以来,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探索建立壮语检察“1234”工作机制,立足检察职能,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构建民族团结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创新开展并不断推动辖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个工作室,形成少数民族检察机构支撑。搭建一个专业化的少数民族检察工作平台。成立“壮语检察工作室”,集中统一办理钦南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社区矫正、司法救助等案件,翻译壮语,接待各族来访群众,以及开展民族政策、法律知识宣传等,探索建立一套推动各族同胞交流交往交融的特色检察服务工作机制。制定《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检察院设立壮语检察工作室方案》、《壮语检察工作室“1+2+3+4”工作机制》、《壮语检察工作室主要职责》等一系列方案制度,不断规范和推进汉壮双语检察工作。

  规范司法办案,组建两个办案组,加强少数民族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一是组建刑检业务组。指定一名熟悉法律,熟悉本地语言、熟悉风俗习惯员额检察官主办、多名员额检察官协办涉壮等刑事犯罪案件。二是组建综合业务组。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融入到每一项检察工作中,贯穿检察履职各个环节。关注群众生存困境,全方位救助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2021年以来,共救助3人次,发放救助金9万元。

  延伸检察职能,依托三个宣传点,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知法守法护法水平。一是依托壮语检察工作室,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注重把检察文化和壮族文化相结合,壮语检察工作室标识由汉壮双语文字书写,制作壮语检察工作宣传板报、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标语等,在机关大院内浓厚民族团结氛围。抓好检察人员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二是依托启明星巡讲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警)“五进”活动。选派14名青年干警组成“启明星”巡讲团开展民族团结法治宣讲。今年以来,共开展“五进”送法活动15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上万名在校师生、企业职工、群众接受民族团结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宣讲,有效增强辖区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是依托融媒体工作室,创新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钦南区检察院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网络,借助钦南区检察院门户网站,并运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先后推送了《民族团结小知识,你了解多少?》《浓情壮乡三月三,壮语检察宣传忙》《检察职能知多少?钦南检察来揭晓》等,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有效展示少数民族的新发展新变化,推动民族团结政策入脑入心。

  创新社会治理,凝聚四种力量源,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治理现代化工作。一是凝聚法治力量。钦南区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壮语检察工作室,积极协调公安、法院等政法部门联动处置好涉少数民族案件,构建“检察+”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壮族聚居区的矛盾纠纷联合进行化解,共同保障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共妥善处置壮族群众来访来信8人。二是凝聚社会力量。在检察工作中融入民族元素,努力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精准司法服务。近年来,钦南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构建“一海(茅尾海)一城(钦州城)一湖(白石湖)三江(钦江、大风江、茅岭江)”公益诉讼检察新格局,如在钦州主城区11个社区网格员中聘任13名公益诉讼观察员,共同为守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筑起一道道防线。共立案审查破坏生态环境案件26件,督促职能部门清理城市垃圾10余处,整治违规企业50余家,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守护绿水青山的热切期盼。三是凝聚学校力量。钦南区检察院在涉罪未成年人的回归、被害未成年人的帮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启动广西首个列入政府购买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项目——“灵动海豚”涉案未成年人及流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并转化升级为“涉案未成年人需求转介机制”,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项目,我院也因此被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培育、发展社工,联合多部门成立“海豚爱心营”青少年事务中心,迈出社会组织承接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化职能的步伐;建设未检专业办案区、推出未检检察官卡通人物形象、制作系列法治宣传手册等,不断丰富未检工作载体;联合教育部门、学校推动“一号检察建议”以及未检公益诉讼等工作,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营造了温暖的法治港湾。四是凝聚村社力量。钦南区检察院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政治任务,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该院挂点帮扶的黄屋屯镇料联村是壮族聚居的村落,也是该镇最大的贫困村。为了做好扶贫工作,该院多次召开党组会、全院干警大会,部署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该院全力冲刺,选派多名干警轮流驻村帮扶,精准帮扶。全面修建了通村通组公路,安装了路灯,修建篮球场,办起了光伏发电等4个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养殖,实施危改和增建,大大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该村实现脱贫摘帽,132户542名壮族贫困户全部脱贫。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9619452.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