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甘肃省深入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

时间:2024-01-05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抓手,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空间互嵌促融居。以建设互嵌式社区环境为切入点,推进智慧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兰州新区积极承接舟曲17批次生态移民搬迁,全力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确保各民族群众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临夏、陇南、庆阳、武威等市州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商品房、公租房、安置房、棚户区改造中,推动各族群众嵌入式居住,在大杂居、小聚居的基础上交错杂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模式。

  文化互嵌促认同。全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融通,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省级层面开展“石榴杯”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石榴花开映陇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选树打造了长城、长征、黄河、敦煌、铜奔马、伏羲、女娲等37个政治性强、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天水市把伏羲公祭大典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邀请各民族代表参加公祭大典,举办相关论坛、研讨会,开展各民族非遗文化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白银市培养“石榴籽”草根宣讲员,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嘉峪关市打造民族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和特色楼栋,广泛开展“邻里文化节”,推出百家宴、巧手节、手工展等各民族联谊和互帮互助活动,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经济互嵌促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开展东西部协作等,建立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推动经济互补、产业协作、利益互嵌。持续加大东西部协作工作力度,发挥“津甘技工”“鲁甘人力”劳务协作品牌优势,加大“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和送培训上门等方式,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对跨省就业脱贫劳动力落实一次性往返交通补助。临夏州在济南市成立临夏州美食餐饮协会济南分会,在各区设立劳务工作站,并转型升级东西部协作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平凉市打造八大碗、馓子、油茶、锅盔等品牌产品,带动外出就业逾万人。

  社会互嵌促和谐。省民委与17个省(区、市、兵团)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建立跨省区协作共管机制,促进各民族双向流动、扎根圆梦。兰州市西固区成立“红石榴”帮帮团,七里河区组建40多个“红石榴”服务站、服务窗口和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老、助学、助残、助医、助业活动,提供证件办理、就业咨询、技能培训和困难救助等“一站式”服务。临夏、酒泉、张掖、庆阳等市州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部门协同、齐抓共管,建立教育保障、就业培训、依法维权等工作机制。甘南州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畅通各民族群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渠道,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心理互嵌促交融。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深入实施“石榴籽”教育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从小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和“童语同音”计划,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民族地区中小学基本实现各族学生合校办学,省内开展民族班招生的18所高等院校和13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全部实现混班混宿。酒泉市敦煌中学对肃北县、阿克塞县学生采取耐心教育、细心照顾、热心关注的“融情”管理模式,引导各族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原文链接:https://www.neac.gov.cn/seac/xwzx/202401/11699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