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近年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用好用活两项资金,推动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有效推进文化产业化,成为自治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以来,北川县共投入省两项资金约1100万元,实施19个文化类项目。
(一)以两项资金整合人力资源,“艺人”接轨“商人”。北川拥有非遗项目106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名,北川县用好用活两项资金,既保护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最基层的力量,也为“文化百强县”打造了一大批鲜活的名片。一是造血式扶持。“实施优秀文化创新工程”,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实施北川羌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羌族草编传统文化推进项目、羌绣文化推进项目、县艺术团萨朗歌舞挖掘提升项目,对技艺型人才开展创意培训50余人次,提升艺人们传承和创新的能力。实施“羌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工程”,通过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对留守妇女、残疾人、青少年等人群开展羌绣、草编等技能培训800余人次,不仅让技艺人才通过劳动和技能挣钱,也为留守妇女、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打开了一扇大门。在两项资金项目引领下,带动农业农村、文广旅、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会资金近17600万元投入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现在,手工茶、羌绣、水磨漆、草编等技能培训覆盖面越来越广,“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等项目陆续启动,在推动发展同时,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羌乡儿女心里。二是触网式带货。北川县通过小微项目支持民族特色企业和技艺人才“触网”生金,以介绍传统文化和工艺,直播生产制作过程来进行产品售卖。积极收集、梳理、汇总民族特色商品和手工业产品,通过省民族博览网络平台进行集中宣传展示,有效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现在,羌绣、草编、水磨漆、手工茶等产业已通过线上展示和销售获得更多的订单,也具备更高的知名度。
(二)以两项资金盘活民间资产,“场地”升级“商场”。在省民族宗教委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两项资金约610万元对各种闲置场地,如闲置校舍、吊脚楼、村委会、活动广场、铺面等进行改造提升,让民族文化产业有阵地可用。一是“羌调式”改造。运用数字化保护工程的成果,借鉴特色村寨特色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工艺,对现有可利用的场地进行档次提升、细节打磨和氛围营造。如青片乡正河村民族特色村寨项目,民宿改造上坚持改旧如旧、环境提升上坚持就地取材、衣食住行上坚持原汁原味、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再现,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另有正在建设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园,将把“羌九宝”、羌笛、羊皮鼓、羌绣、咂酒、吊脚楼等做成景观小品,吸引群众和游客打卡拍照,为羌城旅游增添经济价值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对群众和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引领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二是共享式应用。做好规划设计和功能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作用,避免资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如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建成后,兼具参观学习、非遗传习、文创研发、文化沙龙、产品销售等功能,成为羌城旅游的打卡地。桃龙藏族乡的文化广场提升项目,将广场打造为集政策宣传、尔玛议事、节庆活动、特产展销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地,文化广场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成为各族群众共享共乐共学的场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
(三)以两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物品”转化“商品”。发挥两项资金设立时,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财政补助的少量投入,甄别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商品化的转变。一是审美式创作。投入两项资金200余万元支持竹编、羌绣、羌医药、大禹文创等重点企业购置生产设备、进行产品研发设计,把羌族元素与现代实用性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的带动,羌绣、草编等产品跳出以往的狭窄用途,扩展到饰品、文具、摆件、家居用品等领域,因其别致美观受到消费者青睐。二是生活式传播。通过还原生活场景的手法拍摄制作宣传视频和照片,将民族文化在各级主流媒体及抖音、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舌尖上的北川”“女干部打call”系列短视频将北川饮食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民宿文化、羌绣文化宣传出去,引发“北川游”“北川购”热潮,羌医药“藏羌膏”在全国近5百个景区内深受追捧。借助国家民委搭建的“宝马随手礼”“八大胡同民族特色展品展销”“港澳行”等平台,将羌族萨朗、羊皮鼓舞、羌族婚嫁等生活形式搬进展馆,收获了各国游客的关注和喜爱,产品远销到了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并与海外华侨合作,在意大利成立了特色商品羌族工作室。
(四)以两项资金助力文化活动,“民俗节”胜似“购物节”。近年来,持续不断向民族文化重点乡镇投入文化活动资金,前后投入两项资金约80万元,助力教体局、文广旅局、青片乡、片口乡、桃龙藏族乡、禹龙社区、尔玛社区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北川旅游品质。一是参与式旅游。主动对接和承办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大赛、羌族传统体育“古斯都”、喜庆羌年等大型文体活动;开展“情歌节”“雪顿节”“望果节”“丰收节”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让游客参与到羌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劳作、娱乐等环节并以此寻找新的商机。参加情歌节活动时,四川中药材饮片公司对北川县中药材视频监控溯源模式深感兴趣,并与药农李传军签订合作协议,专门开展羌医药材基地建设,让药材的价格提升了30%。雪顿节上,“康养健”健康医药公司负责人感受到北川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气氛,主动要求投资2000万元,在北川建白芨基地。参与式旅游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性和亲历性,形成了人与自然、文化、经济的互动呼应。二是体验式购物。不断推出文化创意和主题活动,打造热门文旅新品。开发美食节、采茶节、采摘节等亲子陪伴活动,让游客体验农事生产的乐趣,手工茶、老腊肉、野菜制品、草编、水磨漆等产品因此销量大增;举办情歌节、羌族婚礼等活动,让游客享受快乐时光,使北川民俗、民宿和羌绣等成为消费新宠。体验式的文旅结合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挣到了“票子”,诠释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