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实施“同心工程”

时间:2024-04-1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融合。深入实施“同心工程”,打造“工程同心圆”,创新开发“民族团结+职业教学”特色读本、探索组建“同心艺术团”、积极构建“同心育人园”教育阵地、精心打造“9+3同心圆服务中心”等多维一体育人平台,持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抓实“同心筑基”工程,凝聚颗颗同心“石榴籽”

  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列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为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安排32个学时系统学习,从根本上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构建主题化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主题教育,分学期、模块化、渐进式推进,生动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讲清楚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广大师生心中。三是高唱团结共融主旋律。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氛围,向全校师生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精心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蓉城一家亲”主题活动等,组织学生学唱各民族代表性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等,共创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面貌。

  二、铸就“同心品牌”工程,润泽枝繁叶茂“石榴树”

  一是构建“同心育人园”。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整合学校思政课程和德育资源,开发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民族团结+职业教学”系列读物2本。打造各班“同心育人园”教育阵地,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创建文明校园、劳动教育、艺体教育等相融合,创新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40余次。二是组建“同心艺术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现有的艺术队伍中选拔优秀的艺术人才,精心组建集成锣鼓、舞龙、歌唱、舞蹈、乐器等多种表演形式的“同心艺术团”,艺术团成员涵盖各族学生100余人,每年在重要节日、在各级各类艺术舞台上进行文化展演10余次,彰显多彩文化之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三是搭建“工程同心桥”。实施混合编班、混合寝居,全面形成各族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生动局面。主动深入凉山州雷波县、普格县、甘孜州九龙县等地区开展支教、送教活动,联合当地中小学、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体验、技能帮扶等活动20余场次,对民族地区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助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三、建强“同心服务”工程,收获硕果累累“石榴果”

  一是强保障,当好学生“服务员”。积极争取社会资助,设立更多的奖学、助学项目和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贫困学生帮扶制度,每年为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贴10余万元。截至目前,学校为符合国家免学费条件的在籍在校学生3935人免除学费356.11万元,1982人免除住宿费59.46万元。二是促交流,当好学生“知心人”。坚持为“9+3”学生配备帮扶教师20余名,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全方位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积极开展心灵广播、心海导航、户外拓展等活动,与区文明办、区教育局联合举办“新学期快乐三件小事心理漫画”“525心理健康活动周”等活动。三是重培训,当好学生“护航员”。全方位、多层次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培训,通过“一对一”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搭建招生就业服务工作信息化平台,精心组织开展双选会,邀请15家企业到校招聘,现场签订就业合同100余份,在校学生就业率达99.6%。近年来,500余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376名学生升入高校深造,100余名学生服务家乡地方经济建设。


原文链接:http://mzw.sc.gov.cn/scsmzw/mztj/2024/4/11/082b7257e2ec4afea3980fe1df42a5d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