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服饰 > 正文
射洪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促进发展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切实提升辖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经济上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发展融合,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坚定不移壮大经济实体。累计争取民族类资金200余万元,支持射洪市潼射镇、香山镇、仁和镇、天仙镇等4个镇补足地区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弱项;积极帮助各族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肉牛、水稻、黄精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各族群众增收渠道。二是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成18个集镇更新,实施精品村提档升级项目25个,新(改)建和美乡村共富路292公里,基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扶持15个行政村实施150万元扶持集体经济项目,全市72%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35%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三是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支持对口帮扶脱贫村44余万元发展云崖兔、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余元;广泛开展“梦飞翔”公益助学、“健康同行”义诊、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10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5000多人次;开展“携手同‘新’·助力振兴”网络直播带货等活动20期,大幅度提升“向家坡李子”“林源桃子”“复兴皮蛋”等特色农产品销量。
以文化上美美与共为基础,促进文化融合,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坚持宣传教育入目。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遂宁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同心大讲堂”“同心走廊”“同心书屋”等阵地,开展“文艺表演、政策讲解、交流互动、义诊巡诊、应急培训”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60余场次,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二是坚持主题活动入脑。深入开展“同运动·一家亲”进校园活动,创新设置“我的各民族小伙伴”“运动二三事”等主题分享交流和民趣味运动活动,全市9.5万余名在校学生全员参与,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小学校园内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三是坚持传统文化入心。赓续红医精神,传承射洪诗酒文化、目连孝德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中华传统节日,广泛开展“石榴花开耀遂宁”“遂宁诗歌周”“融情聚力 同心逐梦”“迎春送福”“洪城幸福家”“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各族群众以舞会友、以歌传情,展示射洪市37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文化。
以社会上互嵌互融为路径,强化情感融合,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建立互嵌式社会环境。坚持从居住生活、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实施城乡建筑风貌提升工程,改造老旧小区290余个;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四川锂电科技学院,招收各族学生;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共培养输出1000余名“9+3”高职学生,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二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从“政治引领带动、工作融合促动、综合治理联动、组织保障推动”等方面推动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网格化覆盖”,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台账,实施精细化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需求、子女上学等问题20余个。三是优化便民服务提档升级。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在全市23个便民服务中心、9个分中心配备自助服务终端,推进27个镇村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服务水平更加高效;提升村(社区)智慧政务服务能力,依托广电智慧社区平台,开展业务流程下沉工程,系统呈现办事窗口12个共计96项业务,提供业务办理指南63项。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