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海南非遗家族又有成员将入“国家队”,这些“宝贝”你不一定了解

时间:2021-08-04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海南有4个非遗项目光荣入选

  它们分别是:

  疍歌(三亚疍歌),入选传统音乐项目

  海南苗族盘皇舞,入选传统舞蹈项目

  骨器制作技艺(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项目

  琼海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入选民俗项目

  

  

  

  

  

  

  说到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儋州调声、黎族民歌、八音器乐……

  这些耳熟能详的“宝贝”承载着海南厚重的历史印记

  是海南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民族瑰宝

  此次将入“国家队”的4个非遗项目也非常有意思

  不过,很多人不一定了解它们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4位“非遗家族成员”

  

  

  NO1、疍歌(三亚疍歌)

  三亚疍歌,顾名思义就是疍家人所唱的歌,也叫疍家渔歌或咸水歌,是疍家人的“流行歌曲”,主要记录日常生产、生活情景。

  疍歌是用粤语唱的,有叹家姐调、木鱼诗调、白啰调、咕哩妹调4个曲调,内容相当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人今事无不入曲。

  “叹家姐”又叫“哭嫁”,是疍家人婚嫁习俗,婚前新娘要唱“叹家姐”出嫁;“白啰调”则是即兴演唱,玩“freestyle”,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木鱼诗调”比较诗意,主要体现田间耕种的场景;“咕哩妹”则是男女对唱的情歌。

  疍家人世世代代以海为伴,以舟为家,可以说,疍歌也是海南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NO2、苗族盘皇舞

  盘皇舞是海南苗族居民拜祭开天辟地之神“盘古”而形成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环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区。

  盘皇舞分三个部分,即上元舞、中元舞和下元舞,其另一叫法——“三元舞”正是因此得名。

  舞者肩挂彩带,手执彩带两端,边走边舞出8字舞步,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做出祈求的姿势;随后身穿龙袍、头戴“盘古”面具的舞者走到这些舞者中间,身后还有一持木剑(或敲皮鼓)者跟随,其他舞者围绕着他们环跳,并逐渐缩小圈子,直至结束。

  

  据说早期的盘皇舞对道具十分讲究,如木剑上要刻有龙鳞和邓、赵、马、关“四大元帅”的姓氏,皮鼓要用鹿皮制作,盘古的头像要用沉香木制作。

  苗族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跳盘皇舞。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盘皇舞一年只跳一次。来五指山旅游,如果你来对时机的话,说不定可以赶上盘皇舞表演。

  

  

  NO3、骨器制作技艺(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

  黎族骨器制作选用兽骨、牛骨或牛角刻制进行,该技艺主要流传于海南白沙等地。制作步骤有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制、钻孔雕刻、装饰着色等六道工艺。

  

  黎族骨器制作艺术水平较高的是“人形骨簪”。“人形骨簪”是润方言妇女的珍贵头饰,分三段:上段为人头顶上的帽饰,形似人佩戴的高帽或缠在头上高高的包头或盘得高高的发结。顶端打几个小孔,系上流苏;中段为人脸部分,即颈项和脸部。下段(即脖子以下),相当于人的躯干腿部,雕有各种动植物纹、水波纹、几何纹等。纹饰精美,内涵丰富,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

  

  

  NO4、琼海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就是渔民在出海之前为祭拜“108兄弟公”而举行的民俗盛会。祭兄弟公出海仪式主要流传于海南琼海等地。

  据说古时南海海盗猖獗,108兄弟领导渔民斗海盗战风浪,后来他们远航捕捞遭遇台风全部失踪。为了纪念没有留下姓氏的108位兄弟,潭门人在每个村子都建起了庙,也意味着“潭门人出海就是兄弟,遇事要互相帮助”。

  

  每到出海时节,村里人都会来庙里祈求出海平安,准备鱼、肉、香、饭团等祭祀用品。祭船、拜公、舞龙舞狮、舞鲤鱼灯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都是潭门渔民的传统。

  

  

  除了上面提到的4个非遗项目

  此前,海南已有28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具体是这些↓↓

  传统音乐8项

  儋州调声、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黎族竹木器乐、琼中黎族民歌、海南斋醮科仪音乐、苗族民歌、临高渔歌

  传统舞蹈2项

  黎族打柴舞、老古舞

  传统戏剧4项

  木偶戏、海南公仔戏、琼剧、海南斋戏

  传统美术2项

  海南椰雕、花瑰艺术

  传统技艺7项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盐晒制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民俗5项

  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服饰、南海航道更路经、妈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

  海南不是文化沙漠,在历史长河中,海南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海南人

  除了要了解保护好这些文化瑰宝

  还应该坚守文化传承

  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原文链接:http://smzw.hainan.gov.cn/smzw/mzwhfq/202012/4119d27cd8744d75a3eb6e137512e140.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