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黔东南州榕江县——“村超”引领各民族共赴现代化之约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国庆中秋期间,多场跨越国界的足球友谊赛轮番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上举行,来自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球队齐聚绿茵场,切磋球艺。榕江县则依托持续火爆的“村超”IP,不断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让足球热度转化为消费动能。据测算,10月1日至8日,榕江县共接待游客582957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

  “感觉很荣幸,之前我还与巴西狮子足球队对阵过,巴西球队的水平很高!”黎平包谷酒足球队队长、36岁的“村超”球星廖望说,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球队来到“村超”球场,他对2028年“村超”世界杯也更加期待。

  作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之一的榕江县,以“村超”足球赛为核心引擎,在绿茵场内外架起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让“共同现代化”从蓝图变为各族群众手可触及的幸福实景。

  赛场搭台:各族儿女共绘交往同心圆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榕江秉承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借助“村超”这一重要载体,以各民族大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

  10月1日,国庆中秋长假首日,榕江县被喜庆氛围包裹。从各个乡镇的特色活动,到夜晚“村超”球场的呐喊欢呼,再到国庆专场文艺晚会的民族欢歌,多元活动串联起“美食+运动+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让各地游客沉醉在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之中。

  当日,2025年贵州村超“地球村”足球超级联赛的四场友谊赛轮番上演,中国珠峰足球队、巴西银河联队、西班牙HLK足球俱乐部等队伍先后登场,球员们在绿茵场上奔跑、传球、射门,场下观众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当晚,“甜甜榕江庆华诞,同心共筑家园情”国庆文艺专场演出以“同心筑梦”“盛世繁花”“时代欢歌”三个篇章层层递进,多元艺术形式轮番呈现,节目中表达的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好愿景,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太震撼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让我感受到了榕江的魅力,更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来自河北的游客郭子炎感慨道。

  中秋月圆,家国同庆。10月6日,榕江“村超”赛场以一场集体育竞技、文化展演与全民互动于一体的特色活动欢度中秋佳节。在当天的对决中,从本土校园球队的青涩对决,到中外球队的友好竞技环节,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球员同场奔跑,不仅展现了足球运动的无界魅力,更以“以球会友”的方式,将中秋“团圆”的内涵从家庭延伸至各族群众与海内外友人之间。

  激烈的赛事间隙,文化展演与互动环节无缝衔接,为紧张的氛围注入温情与趣味。舞台上,合唱、独唱、歌伴舞轮番上演:红色旋律激昂高亢,传递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地方歌曲婉转悠扬,将贵州的山水风情娓娓道来;师生联袂演绎的歌舞更是创意十足,孩子们天真的舞姿与老师深情的演唱相得益彰,巧妙串联起“村超”的团结精神与中秋的团圆意蕴。全民K歌环节,观众踊跃参与,歌声与笑声在赛场内交织。当音乐响起,游客卸下疲惫,当地群众带着热情,众人拉手随节拍起舞。灯光闪烁间,大家共赴狂欢,快乐在舞步中满溢。当夜幕降临,大型烟花在赛场上空绚烂绽放,五彩斑斓的光影与赛场灯光交相辉映,瞬间将氛围推向顶点,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

  从10月1日到8日,榕江“村超”持续精彩上演。“早在假期开始前,榕江就开启了‘地球村’足球友谊赛,邀请了来自巴西、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11支球队齐聚榕江,以足球为媒,共谱体育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华彩乐章。”贵州“村超”办公室副主任王永贵说,这个假期,贵州“村超”每天都安排了赛事和特色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贵州乡村的多元魅力。

  流量赋能:“超经济”激活共同现代化引擎

  “在榕江,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我们挖掘乡村特色,不断创新,把县城的‘村超’流量导入到村寨,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村超’走进我们村。”寨蒿镇乌公村党支部副书记龙杰如是说。

  为了将“村超”流量导入村村寨寨,让“奔县游”延伸到“进村游”,这个假期,榕江县的20多个村寨根据各自特色,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体验游项目:大利侗寨的欢乐会、小丹江苗寨的水上篮球、乌公侗寨的烧鱼大赛等花样百出。

  现如今,“村超”带来的流量,正转化为各族群众共富的增量。“之前在外地做财务,看到家乡文旅发展势头好,便回来创业。店铺今年7月才开业,主营民族手工艺品和非遗体验,还做线上销售,仅国庆线下销售额就达1万元,对未来特别有信心。”榕江县大利侗寨好合饰侗家小铺店主杨艳芳说。

  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大利侗寨内精心打造了“庆国庆·感党恩·承非遗”唱享“村歌”系列非遗展演活动。鼓楼旁,嘹亮的侗族大歌表达了群众热情;精彩的侗戏轮番上演,引得游客连连称好;鼓楼下,村民与游客手拉手一起跳起“多耶”舞,共绘欢乐图景。同时,豆染、扎染制作体验等互动项目人气爆棚,游客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传统技艺。“双节”期间,大利侗寨客流量同比增长30%,旅游经济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民宿行业收入突破80万元,餐饮业营收达50万余元,景区摆渡车服务创收12.6万元。

  产业融合催生“超经济”奇迹。榕江把“村超”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超级发动机”,大力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商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将“村超”带来的“流量”精准转化为游客“留量”和经济“增量”。2023年以来,通过贵州“村超”品牌引流,吸引大量游客到榕江旅游,其中,2023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60.85万人次,同比增长52.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73.94%;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同比增长28.64% ;2025年全县1至8月接待游客76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3.28%,旅游综合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4.38%。“超能经济”的红利持续释放,惠及全县千家万户。

  民生改善让现代化有了“烟火气”。55岁的榕江县居民石本然从小就学会刺绣,但在“村超”火爆之前,刺绣做得再好也卖不出去。“现在产品销路打开了,家门口就有干不完的活。”而在互联网上,榕江的农特产品销售持续火爆。“这是我们公司种植的天麻,欢迎大家购买。”以球赛为背景,贵州山呷呷农产品有限公司主播王仙桃正忙着直播带货公司的农产品。

  在这座总人口仅38.5万的小县城,超过一半的群众直接参与到与“村超”相关活动中。2024年,榕江旅游综合收入达108.03亿元,同比增长28.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11.5%,真正实现了“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发展承诺。

  同样也是在2024年,榕江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4.96亿元,成为黔东南州第三个GDP达百亿元的县。这个昔日的贵州深度贫困县,在共赴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团结铸魂:共同体意识扎根发展沃土

  “这是我第三次来贵州榕江,这次特意带着家人一起来。这里的气氛特别好,现场效果非常棒。解说员也特别会带动气氛,把观众的热情都带动起来了。”来自广州的游客刘秀云高兴地说。

  在“村超”赛场,从拉拉队巡游的热闹开场,到足球赛事的热血沸腾,再到文化展演与互动环节的温情欢乐,榕江以“村超”为纽带,将体育竞技的激情、文化展示的魅力与节日的浓厚氛围完美融合。如此多元的活动,让市民游客度过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假期,在欢声笑语中彰显榕江多元包容的特质,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也让“村超”IP成为连接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持续书写属于榕江的独特发展故事。

  “村超”赛事期间,同步开展美食嘉年华、泥鳅节、西瓜节、香羊节等特色活动,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策划发起“我要上村超”“带着非遗来村超”“来村超约场球”“超级星期舞”“全民K歌”“同唱时代金曲”等2.0版本新玩法,让游客获得丰富多元的体验感。其中,各族群众手牵着手围成五环齐跳“多耶”舞的壮观场景,更是引起全网热议。借助“村超”舞台,榕江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全面交流,深化了“五个认同”。

  作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榕江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四大提升工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发展沃土。

  民族团结提升工程。榕江县以“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创新载体,建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主阵地,在社区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精心植入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的标语标识和宣传展板,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关注“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朋友圈、网格微信群等新媒体途径转发正能量内容,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各族群众心里。2024年9月,榕江县人民政府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典型样本。

  共居共学提升工程。榕江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开展“一法两规定”宣传活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在此基础上着力营造学在一起的“共居共学”氛围,各族群众子女在同一所学校共用一间教室一起学习,共住一间宿舍一起生活,共进一座食堂一起吃饭,真正实现青少年群体的共学共融;充分利用城市书屋、文体活动中心、双阳服务站等公共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讲好“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故事。

  “红石榴+”行动提升工程。榕江实施“红石榴+薪”行动推进群众促增收,成功引入千匠百艺、黔源侗绣、月亮故乡、特和蜡染馆等文创企业,共吸纳1764名群众稳定就业,有效帮助群众增加收入。以推动“红石榴+”行动为重要抓手,构建起“红石榴+薪”促增收、“红石榴+心”促交融、“红石榴+星”树典型、“红石榴+新”练能力的“四加”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城市民族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打造互嵌式和谐社区,推动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族文化提升工程。榕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双阳服务站重点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孝”文化为情感导入点,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扶持青于蓝、黔源侗绣等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切实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文化根脉的同时,有效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通过新媒体赋能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直播带货人才,成功扶持蜡染手工坊4家,侗族手工刺绣企业1家,带动1000多名居家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夜幕降临,绿茵场的灯光点亮小城。各族群众手拉手跳起“多耶”舞,《相亲相爱》的歌声回荡在夜空。从赛场内外的欢呼,到电商直播间的订单;从非遗工坊的协作,到足球青少年训练营的欢笑,榕江用“村超”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精神根基与力量源泉。这座西南小城的实践,正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写下生动而深刻的注脚。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510/t20251015_886962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