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一条路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不久前,由200余名学生组成的新疆喀什市“石榴籽”青少年交流活动团,抵达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贵州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天堑的科技与文化探索之旅。

  “飞鸟不通的关索岭,如今巨龙凌空!”在“桥梁与文明”展区,古驿道岩壁与坝陵河大桥的对比图前,诸葛亮南征的传说与2009年通车的历史在此交汇。互动装置前,少年们触摸着大桥建设者的手模,感受由80万个螺栓组固定6.5万吨钢材的力量。各族青少年在这里不仅领略了世界级大桥的雄姿,体验了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更深刻体会到各民族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时代精神。

  近年来,安顺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建设沪昆高速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里示范廊带(以下简称“示范廊带”),将沪昆高速沿线安顺段打造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域,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安顺力量。这条贯穿黔中大地的交通大动脉,正串联起一个个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铺展了一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里示范长卷。

  古道新路:千年交融的血脉延续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安顺作为西南地区较为典型的多民族汇集与交融的城市,全市辖3个民族自治县、10个民族乡,民族地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0.6%,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45个民族。厚重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在此交融,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安顺,无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生动注脚。

  沪昆高速安顺段的每一寸路基下,都沉淀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

  作为明清时期“调北征南”屯军戍边的重要通道,安顺自古就是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热土。沪昆高速安顺段历史上为东北—西南向联通的“滇黔古驿道”,1966年国家沿古驿道建成三线建设重点项目贵昆铁路,1989年修建320国道,2011年建成沪昆高速贵州段,2016年建成沪昆高速铁路贵昆段。

  “安顺依托沪昆高速这一交通‘大动脉’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和共同基因,充分激活其‘有形之美’的感染力和‘集体记忆’的凝聚力,通过持续强化沿线各族群众以及游客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着力将沪昆高速安顺段打造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廊带。”安顺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安顺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桂说。

  示范廊带建设以沪昆高速为轴线,以区域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为优势,以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单位)为依托,形成以贯穿平坝区、西秀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4个县区为核心的主轴,以普定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两翼的“一轴两翼”空间格局,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廊带建设,努力实现“贯穿东西、覆盖全境、辐射西南”的目标。

  具体实践中,安顺市通过建设一个示范区、举办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规划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提质升级一批示范点、创建一个“同心瀑乡·石榴红+”品牌的“五个一”举措,充分用好王若飞故居陈列馆、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等“六个场馆”,建好一批主题公园、街道、示范社区,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廊带。推动形成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命运共同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的屯堡文化,如今已构建起‘保护—创新—运用’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在坚守传统文化本真与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之路。”安顺云峰八寨景区千山拾遗老板表示,通过沉浸式演出、民俗体验等形式,让游客感受屯堡文化魅力、产业发展活力,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运用的屯堡文化,已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围绕示范廊带“一轴两翼”空间布局,安顺市在高速沿线、出站口、机场等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景观小品70余幅,对机关、学校、景区景点、纪念展馆、村寨社区等38个示范点进行提质打造,命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培训、实践基地19家,打造展馆、主题馆5个,主题公园2个,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在古道上开新路,依托沪昆高速安顺段沿线多民族聚居的资源禀赋,安顺市积极推进示范廊带建设,将分散的民族村寨、红色资源、屯堡文化、旅游景区等串联成线,实现“路、景、村、业”统一谋划,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让这条现代交通线成为民族团结的新纽带。

  共生共荣:三维赋能的当代实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沪昆高速安顺段沿线,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迈向共同现代化。

  “过去村里穷得叮当响,现在人均纯收入1.68万元,靠的就是党建引领和文化赋能。”安顺市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党支部书记韦俊表示,村里各项工作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各族群众凝心聚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共同缔造”新格局。2024年,阿歪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曾属国家一类贫困村的阿歪寨村的改变,得益于交通发挥的重要作用。2023年,沪昆高速公路的龙宫服务区内增设“阿歪寨收费站”,专为前来游玩的各族游客提供服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阿歪寨村只是安顺示范廊带建设的生动缩影。90年前发生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弄染结盟”,被党史专家认定为红军途经民族地区成功实施“争取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事件之一。

  “‘弄染结盟’是我们党践行民族政策、团结少数民族的光辉典范,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党史专家文龙生表示,“弄染结盟”是红军长征中同少数民族的第一次结盟,比在四川的“彝海结盟”还早一个多月,留下广为流传的民族团结佳话。

  传承弘扬“弄染结盟”光荣革命传统,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如今的镇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现如今,沪昆高速的交通枢纽辐射效应持续释放。经过升级改造的龙宫服务区,创新构建“交通+旅游+商业”三位一体模式,日均接待司乘人员1.5万人次,90%的工作人员来自周边村寨。服务区内,肯德基与布依小吃店相邻而居,新能源充电桩与非遗体验区相得益彰,成为展现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开放式窗口。从这里出发,14公里可达龙宫景区,28公里直抵黄果树瀑布,高速路网让散落的珍珠般的旅游资源形成璀璨项链。

  产业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安顺市大力开展民贸民品企业扶持、民族工艺品展销、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训等,多措并举带动蜡染、刺绣等民族传统手工产业蓬勃发展,68家企业获得省级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命名挂牌。全力争取各级资金用于投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和美村寨建设,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塘约经验”“大坝模式”“秀水五股”“产业村长”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经验,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加快了民族地区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全市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23个、省级92个,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向好。

  文化认同的根基不断夯实。安顺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挖掘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方面,已形成以王若飞故居、黄齐生故居、镇宁自治县陆瑞光纪念馆、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羊场红色文化公园、黎阳航空小镇、天龙屯堡古镇、西秀区旧州古镇、镇宁自治县马鞍山社区、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塘约村、阿歪寨村、高荡村等为代表的系列场所(馆)、特色村寨,并有效利用这些场所(馆)、特色村寨发挥本地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凸显了安顺“红色文化”“屯堡文化”“民族文化”“三线建设文化”特色。依托丰富多彩的银饰、蜡染、刺绣等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进行业,利用景区窗口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强化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

  同心致远: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有效

  安顺示范廊带的建设,是通过创新形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红石榴籽”青年学生民族团结宣讲队,深入示范廊带沿线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社区园区、校园企业,用各族群众、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身体力行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通俗易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

  “这场‘行走的课堂’,一方面让我们深入了解基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让我们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更进一步深刻理解‘要不断强化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红石榴籽”青年学生宣讲队员如是说。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税务局,同样是示范廊带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贡献者。近年来,安顺市税务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主责主业,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税企共建、切实保障民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主责主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频共振”。

  示范廊带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截至目前,安顺市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169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63个),8个县(区)全部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命名。市级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88个,命名挂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研究基地19家,打造了38个特色鲜明的示范单位、示范点及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城市主题公园。2023年,安顺市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命名。

  虹山湖主题公园是西秀区市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旅客到安顺的必游之地,西秀区通过对“城市会客厅”虹山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进行提质改造,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平坝,当地坚持“路、景、村、业”统一谋划,以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村寨为依托,积极融入“三线建设文化”“屯堡文化”及“民族文化”等,集中力量重点打造黎阳航空展览馆、天龙镇、塘约村等6个示范点,生动形象地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寓“看”风景、“品”文化、“见”成效于一体。

  在紫云自治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猫营镇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恒礼把各族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扑下身子积极为他们解决,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宣传我们党的好政策,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带领他们致富增收。

  “让老百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恒礼如是说。

  在西秀区马槽社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甘谦挹深耕民族团结工作,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解民忧,积极推动打造互嵌式示范社区与示范家园,推选民族团结示范户、挖掘民族团结好故事,依托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搭建交流平台,让大家在文化互动中交融,让各族群众从“陌生”走向“熟悉”,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在安顺各地,示范廊带串珠成链、连线成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的时代画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

  坝陵河大桥横跨峡谷,晨曦为这座桥镀上金边。桥下,沪昆高速上的车灯连成流动的光河,载着希望与梦想奔向远方。从明代屯堡古道到现代高速公路,从马鞍山合作社到百里示范廊带,安顺大地上的这条发展之路,正书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在这里,各族群众用双手共同编织的美好生活图景,正沿着延伸的公路无限铺展,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510/t20251010_886798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