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民族地区博物馆文创IP的“出圈”密码

时间:2025-10-1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第三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的“五好非遗大集”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的《月下歌・手中巧》微展成了焦点。原木色展台衬着靛蓝绒布,竹编灯笼映着牛腿琴的弧线,游客或轻拨侗族小琵琶试音,或跟着志愿者折叠针线包;线上直播间里,桐油纸张的温润光泽与琴音一同流转——这场可听可触的沉浸式体验,藏着民族地区博物馆文创IP的“出圈”密码。

  民族非遗是IP的根,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的秘诀在“精准拆解”。他们避开“大而全”,专挑最具辨识度的符号:牛腿琴形似牛腿的琴身藏着明代工艺的印记,曾是侗族小伙“行歌坐月”时诉情的信物;榕江乐里的侗族小琵琶分大中小形制,弹唱间藏着地域风情。生活非遗同样挖得深入,四类村寨的折纸针线包各有乾坤:“书本式闭合”结构藏着巧思,蝴蝶纹、双鱼纹是图腾信仰的化身,桐油防水工艺更是可转化的细节。

  “得把符号变成有故事的触点。”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长胡祖艳说,就像针线包用来存老照片的用途一样,正是IP的情感锚点。更难得的是,他们在细节中见共性,从针线包的实用智慧里提炼各民族技艺的相通处,让IP既承载民族特色,又彰显文化的多元一体。

  场景化体验是激活IP的“桥”。微展以“行歌坐月”为魂,稻穗、干花点缀出村寨夜色,乐器区的竹编落地灯既是照明,更是“月下演奏”的具象符号;折纸区的折叠椅还原着妇女围坐做针线的日常,游客一踏入便代入语境。互动设计更显巧思:音乐爱好者可试弹简易乐器,亲子家庭能动手折纸,普通游客也能通过展品与现场演奏等方式读懂非遗。打卡指示牌引导大家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分享,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传播—二次引流”的闭环。

  IP落地要靠实用产品。微展虽未直接售品,却铺好了路径:乐器可缩成金属摆件配文化卡片,纹样能印在丝巾书签上;针线包可做成“手工材料包”,让消费者在家复刻工艺,也能换成帆布材质改造成首饰盒、文具袋。在胡祖艳看来,文创产品要避两个坑:不能丢文化内核,比如针线包得保留扭折结构;不能脱离生活,摆件加个手机支架就更实用。

  IP长青需靠运营常态化。目前微展的原木色、靛蓝色基调已具视觉雏形,下一步可提炼“乐器+针线包”的组合标志,打造“月下歌者”虚拟形象讲好非遗故事。活动能做成年度系列,每季更新产品,春夏推蝴蝶纹收纳包,秋冬出铜鼓纹围巾。再建个会员社群,扩大“师工坊”、征集手作故事,让游客从受众变传播者,让IP成为文化交融的纽带。

  琴音渐歇时,有游客捧着折好的针线包拍照,镜头里,非遗不再是展柜里的标本,而是能握在手心、融进生活的体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的实践证明,民族文创IP唯有以非遗为魂、体验为桥、产品为载体、运营为脉,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509/t20250930_886671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