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时评 > 正文
近年来,大理州祥云县将惠农政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兴建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等基础设施,精心谋划、储备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多渠道增加各族群众收入,显著改善了全县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增收致富惠民生。祥云县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渠道释放政策红利,念活“授人以渔”之道,助力富民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造血”活力。构建“以工代赈+技能提升”的双重网络,为群众搭起增收的“快车道”,拨亮了致富的“长明灯”,固本培元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十四五”以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赈济模式,祥云县以工代赈项目累计设置公益性岗位13个,发放劳务报酬达1500万元,培训劳动力1000人次,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超900人次,有效解决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家门口就业”和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培育产业促发展。祥云县积极申报各级资金,加快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将“民之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祥云县累计争取3个产业项目,涵盖花卉、贡菜等领域和行业。通过成立理事会,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探索出由“赈济”向“振兴”转换的有效路径。
兴修水利补短板。祥云县始终把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解决群众的生产用水和健康安全饮水难题。“十四五”期间,祥云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新修沟渠和机耕路,加固小型水库和蓄水池,不仅补齐了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人畜安全饮水等问题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