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防城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构建“党建红+团结情”深度融合机制,通过强组织、兴产业、融文化、守底线、聚合力,打造“同心、暖心、聚心、齐心”的“四心”民族工作体系,持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民族工作实效,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红色动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境地区绚丽绽放。
一、强化红色引擎,织密民族团结“同心结”
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重点议程,区委班子成员带头落实“一线工作法”,主要领导在专题会议上强调以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全区民族团结工作提质增效。在基层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民族团结先锋队”,推动党组织向抵边村寨、宗教场所、学校企业等延伸。2024年,那良镇滩散小学校长廖远彬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5年,防城区检察院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自治区级核验。统筹推进那丽村、尚义村等6个抵边村示范带建设,培育十万山瑶族乡木排村、那里蒙社区等7个“五个家园”示范点,构建“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创建矩阵,筑牢民族团结的“定盘星”。
二、党建赋能产业,激活共同富裕“拓富路”
将产业发展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以“党建+产业”为抓手,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助力边境地区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累计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超2000万元,2025年再获1000万元支持,重点推进道路硬化、桥梁修建、饮水工程等基建项目,覆盖峒中镇、那良镇、十万山瑶族乡等5个乡镇,有效解决超万人行路饮水难题,直接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精准对接供需,支持防城港市大有香料有限公司通过民贸民品政策获400万元贷款,带动群众发展玉桂、八角种植;引进广西名州汇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冻品加工基地,吸纳134人就业,员工年均增收超6万元;推进十万山瑶族乡那稔村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帮助边民就地就业增收,以“暖心”工程共享发展成果。
三、深化文化浸润,筑牢共有精神“润心田”
以党建阵地为依托实施“铸魂行动”,线上通过“金色防城”微信公众号、“金花防城”APP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近年来被人民网、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采用稿件500余篇,2025年已发布70余篇,持续扩大民族团结宣传覆盖面。线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培训体系,2024年以来举办专题研讨班2期、培训100余人次,选送18名领导干部参加上级调训,相关课程融入新任科级领导、青年干部等重点班次,累计培训150余人次。邀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廖远彬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宣讲,2025年1月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结合“三月三”“学雷锋日”等节点,开展《天琴情》《防城传统永福南拳》等非遗展演10余场,覆盖超1万人次。2025年组织10名学生参加广西“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北京行,创新举办“蒙桂少年心向党云上共话团结情”主题云队会,增进各民族认同与归属,构建“聚心”文化体系。
四、推进协同联动,打造全域创建“新格局”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乡镇协调机制,联合区教育局、文旅局、总工会及各乡镇党委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康富山庄景区增设民族团结长廊,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在榕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车间营造宣传氛围;在灵峰寺等宗教场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景区、进企业、进场所。指导那良镇高林村申报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峒中镇“五个共同”长廊试点项目,形成“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全域推进”的创建合力,凝聚“齐心”共建力量。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