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巩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成果。
强化政治引领,不断筑牢思想根基。丽江市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民族工作作为丽江改革发展稳定、凝聚人心团结和谐的关键要务。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安排民族工作,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重要议题。通过召开丽江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明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全市工作始终。
聚力发展赋能,不断夯实物质基础。丽江市团结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全市实现17.91万贫困人口脱贫、250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县摘帽。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10.03亿元,增长4.7%,增速位居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省。立足资源禀赋,紧扣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大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着力做“优”古城、做“美”玉龙、做“活”永胜、做“强”华坪、做“特”宁蒗,推动民族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民生为本,2024年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6.8%,增长4.2%,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与可及性,切实办成一批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拓展“家门口”就业渠道,依托优势产业打造玉龙县大具乡雪上恬“幸福里”等就业服务模式;优化教育供给,建成“两本科、一高职”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医疗水平,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级甲等,与西藏军区总医院共建高原病救治中心,全省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丽江。
创新实践路径,不断深化融合内涵。丽江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绘就“和谐安宁”新画卷。弘扬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精心培育“团结花开和美丽江”工作品牌,持续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古城区、宁蒗县、华坪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市现有国家级示范单位8个。“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各族青少年同心营交流活动品牌效应凸显,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拓展至13个省(区、市)、23个州(市)。丽江古城景区、样样红旅游公司分获国家级、省级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千年茶道”入选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高质量承办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丽江站)、“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云南篇”、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旅游促“三交”现场会等活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丽江实践日益丰富。
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工作格局。丽江市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市、县两级民族工作委员制和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政治素质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体系。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一流的实施意见》《丽江市贯彻落实〈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完善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