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我省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2021-11-03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贵州省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旨在发挥贵州省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的优势,到2025年,在全省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200个,在中国传统村落新增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农家乐200家以上,打造50个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以此助推旅游产业化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根据《方案》,省、市、县三级发展改革、文化旅游、民族宗教、住建部门将建立常态化“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把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纳入金融资金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范围。

  《方案》要求,对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非遗技艺、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旅游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找准发展定位,着力发展一批休闲度假型、健康养生型、民宿体验型、文化艺术型、非遗技艺型、景区依托型等特色文旅乡村。把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融合发展纳入各级“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支持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区域集中连片保护发展。支持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完善提升游客服务点(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特色游览步道、标识标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鼓励配套建设风景道、骑行道等道路。

  同时,坚持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依托传统建筑、民族文化、非遗技艺、田园风光、农业园区、民族医药、温泉等特色资源,发展农事体验、文化体验、乡村演艺、健康养生、避暑度假等旅游业态,打造一批有生产、有生活、有生气、有生意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支持利用闲置房屋、老旧房屋、荒山荒坡荒滩等,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听得见历史回声、内部设施现代化的等级民宿和客栈。依托民族特色餐饮、有机生态农业、药食同源产品,围绕绿色、健康、养生、安全,打造一批高等级农家乐。利用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造一批富有现代艺术气息和娱乐体验功能的文化娱乐活动。依托银饰、蜡染、刺绣、纺织、编制、制陶、造纸、农民画、木贴画、漆器等为代表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现代时尚并兼具实用性、深受市场和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此外,通过鼓励村民和游客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乡村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扩大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引导和教育培训,在村落、村寨培养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致富能人,分类别、分层次对管理和服务人员开展行政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培育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通过举办乡村旅游创客大赛等活动,鼓励引导大学生、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

  据悉,贵州省将依托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和市级以上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利用示范集聚区深度融合发展项目,打造20个以上“贵银”“苗绣”“黔菜”等特色旅游示范村;选择50个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在项目、资金安排上进行集中支持,加强建设指导,形成贵州省乡村旅游精品项目。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111/t20211101_714828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