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面积0.4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2905人,共有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仡佬族等21个少数民族382人,占社区总人口2.96%。社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社区“石榴花开民族家园”核心载体建设,探索形成“五线发动”“六大平台”的基层民族工作“五六工作法”。
(1)党建引领“五线发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
发动党员线,发挥各族党员先锋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三会一课”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将26名少数民族党员分成4个特色党小组,对少数民族群众建立党员一对一联络机制,实现了党组织对少数民族群众联络的全覆盖。通过联系走访、组团帮扶等活动,切实了解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前巴塘县县长、老党员格桑朗吉,50多名来自巴塘的藏族群众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了社区党组织坚定的支持者。
发动自治线,发挥各族群众主体作用。结合“老旧院落”改造和小区院落提档升级等工作,在小区自治组织建设中,主动发掘培养18名少数民族群众担任业委会、院委会、楼栋长等小区自治组织成员,引导各族群众在小区公共议事、自治管理等方面积极献智出力,探索多民族小区发展治理的协商共治共事路径,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向小区延伸。
发动志愿线,凝聚各族群众正能量。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懂法律、知政策、讲团结、乐奉献的各族群众组建社区矛盾调解和民族一家亲法治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队3支,开展政策宣传、收集舆情信息、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等志愿服务。成立民族联谊志愿互助小组,为各族群众融入成都提供帮助,积极构建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多民族社区全民志愿服务格局。
发动社团线,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交融。发挥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长,鼓励各族群众组建歌曲舞蹈、民族乐器等群众性社区团组织11个,吸纳各族成员355人,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文化表演和公益活动等100余场,有效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了多元民族文化大餐的社区新风尚,成为促进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
发动服务线,树立各族群众主人翁意识。搭建全民参与服务平台,建立居民互助服务机制,积极为各族群众解决就学、就医和养老等实际问题。在开展高品质服务的同时,教育引领广大被服务对象成为社区服务力量,各族群众都成为了社区党组织的坚定支持者。疫情防控期间,辖区维吾尔族商户阿不迪·威力通宵做囊4000个,慷慨捐赠社区一线工作者;端午节期间,藏族居民阿奇为社区居民捐献2000个粽子等事例,都成为了社区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2)创新搭建“六大平台”,团结各族群众共同迈向幸福美好生活。
搭建自助服务平台。为促进各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社区建立“民族一家亲委员会”,组织选拔12名社区少数民族群众骨干担任联络员,组建社区民族之家家委会自治组织,日常负责少数民族群众的组织联系、教育服务和关爱帮扶等。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各族群众参与人数达到2000人次,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建立1300方米“综合性社区民族之家”,打造了陈列展示20余个民族特色服装、文化、工艺品等藏品的社区民族文化博物馆和社区民族团结图书角、创意手工角、蓉城一家亲剧场、民族一家亲微景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活动沙龙区等功能区,成为了辐射天府新区各族群众的重要文化活动阵地。
搭建权益维护平台。通过购买服务和社会共建的方式,建立了“法治服务+心理咨询+矛盾调解”的“社区权益维护中心”,由专业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公益志愿者等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矛盾化解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实现一对一的权益保障体系,及时调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等。
搭建社会关爱平台。建立“社区关爱帮扶基金”,通过自我造血、项目众筹、社会募集、企业捐赠等多种形式,开设慈善茶座、报摊、图书角、公益市集等“自我造血”项目,年募集服务资金40余万元,定期举办创意慈善义卖、帮扶公益晚会、蓉城一家亲剧场等活动,搭建安公关爱APP、红色公益走廊等线上线下众筹平台,充分做好对各族困难居民的帮扶服务。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试点建立“社区群众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市场化运行模式,建立社区各族群众创业导师机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批次,培训人员30人次,创新开展了梦想直播间、安公小酒吧、城市美化师等创新创业服务,实现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专业化、常态化、精细化的服务提升。
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社区党委牵头联合四川新疆商会、西藏商会、甘肃商会等行业协会,成立“安公社区发展联合会”,打造社区民族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平台,形成了社区公益夜市、社区邻里艺术周、民族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年均提供就业机会346个,开展项目合作8个,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全面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族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建成成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9场,开展各类交流活动13次,参与2000余人次,切实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丰富内涵,坚持在做好服务和搭建各类平台中讲好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和社区民族团结故事,在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激发各族群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目前,社区已培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37人,成为了传播和践行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代言人”。
构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格局。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区发展治理链接融合,通过“党建引领+依法治理+服务平台”,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寻求利益共同点,形成“群众得到实惠、不忘反哺社会”的良好互动局面。截至目前,安公社区各族群众中有75名少数民族群众成为社区常态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6000小时/年。特别是疫情期间,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积极为社区捐款捐物价值10万余元,并有85人直接参与社区抗疫工作,呈现了新时期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卷。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