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调研 > 正文

上高县“四三”模式助推民族村乡村振兴

时间:2021-12-04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  

  近年来,上高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四三”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展了与“党建引领”相衔接的“组织三联”活动。坚持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组织三联”活动,把民族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一是开展了思想联心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先后组织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主题快闪活动,在江西卫视、优酷、网易等多家主流和网络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开展了管理联责活动。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组建村民理事会,开展知识技能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村民投工投劳3万余元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三是开展了服务联动活动。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开办了洋林“假日课堂”,安排敖山镇中心小学教师轮流上课;镇卫生院轮流到村卫生室坐诊,为少数民族村提供优质的共享教育、医疗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假日课堂”活动30余次,参与儿童36名;义诊服务5次,惠及160余人。

  打造了与“产业振兴”相衔接的“产业三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上高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以“产业三路”推动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打造了精品果蔬产业之路。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洋林村以“村集体+农户+公司”的形式,流转土地100多亩,引导农户种植火龙果、红美人、脆李、白芨等精品果蔬、中药材,共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大坪村启动450亩柑桔品种改良项目,引进金秋沙糖桔、由良特早、黄岩蜜桔、红美人桔橙等优良水果种植品种,丰产后预计每亩可增收1100元以上。二是打造了特色民俗餐饮之路。充分挖掘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了独具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七彩洋林糕、京族春卷、瑶族窑鸡等民俗特色美食,鼓励手艺人外出创业并提供服务保障,既打响了民族品牌,又促进了群众增收。三是打造了休闲观光旅游之路。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在洋林村启动了宜春市研学基地、“智慧村”、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民族文化长廊等项目建设,洋林风情旅游小镇已初具规模,正逐步形成集果蔬采摘、旅游观光、农家乐、民俗表演、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

  形成了与“文化传承”相衔接的“文化三新”特色。上高县以6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为基础,加大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形成了具有上高特色的“文化三新”。一是树立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五好家庭”表彰活动,组织“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评比活动,发挥榜样作用,形成良好文明风气。2020年洋林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二是传承文化新风采。按照“一族一风情,一族一特色”的目标,深入挖掘两村六族的文化资源,将少数民族的歌舞、美食、手工等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洋林村投入了40余万元,建成了25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展馆,共收集、整理各民族风俗、民族物品、照片等数百件。三是打造民族新品牌。从2017年开始,洋林村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全省3A级乡村旅游点和全省特色村寨,连续举办了三届“三月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节,高峰期时每天可接待游客、摄影爱好者上万余人次,吸引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网易、搜狐等多家电视、网络媒体跟踪报道。

  实现了与“环境宜居”相衔接的“治理三有”局面。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优美生态环境,实现了“治理三有”局面。一是村庄布局有规划。结合民族村实际,突出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科学谋划村庄发展,聘请了浙江大学设计学院为洋林村进行整村设计,以“七彩洋林、风情侨乡”为主题,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传统教育、文化体验等融为一体,高标准打造少数民族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启动了产业融合示范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特色乡村旅游等项目,为美丽乡村画卷添色加彩。二是提升环境有设施。2018年以来,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在洋林村、大坪村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示范点,修建了归侨长廊、民族广场、旅游公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等。改造了洋林村100余幢居民住房,注入了少数民族特色的色彩和图腾元素,建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村寨。三是村容村貌有管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注重抓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围绕“三清两改一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两村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大坪村共拆除禁养区大小养殖场100多个,面积3万多平米,并复垦复耕种上果树,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原文链接:http://mzj.jiangxi.gov.cn/art/2021/11/30/art_34978_37689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