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调研 > 正文
抓住“总”的精髓,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近年来,武宁县武安锦城民族小学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将所有中心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创建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校长带头抓、分管副校长专门抓、民教处具体抓、师生合力抓的工作格局,建立了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目标考核、协调配合、激励保障等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成果。
浓厚“讲”的氛围,在通俗通达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学校“民风课”的优势,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模式,通过强化引导、氛围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家长增强“五个认同”。一是打造线上宣传新矩阵。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图解、微视频等内容更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效,确保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及时。二是发挥线下宣传主阵地作用。结合周一国旗下的宣讲、“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讲故事暨演讲比赛、“三月三”民俗文化日暨风筝节、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开展民族知识讲座、民族文化知识竞赛、“五十六个民族讲五十六个故事”、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民族师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提高“学”的质量,在真学深学上下功夫。创新“1223”工作法着力打造特色亮点,不断促进民族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各族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的华丽转变。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工作中统筹规划,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以工作为抓手,立足校内,辐射校外,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突出“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两个重点,制定周一诵经典、周二学民族、早读前20分钟学国学制度,引导孩子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增进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文化长廊、民族文化厅、民族红色文化展示馆、石榴园,让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民族风情,培养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发挥“三月三”等传统节庆和课堂内外两个渠道,编排各类民族文体活动,形成了“稻草龙舞”“民族歌舞”“竹竿舞”“鼓舞”四大特色活动项目,成立了民族体育竞技队,并在民间老艺人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训练滚铁环、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等民族体育活动;在每年定期举办的校园体育节上融入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同时,将竹竿舞、滚铁环、踩高跷等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大课间活动”,让民族传统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群体发展和个人成长,引导孩子们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融入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