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秀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2-04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时刻,国家民委正式命名秀峰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认为“秀峰区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富有国际旅游城市特色的创建之路,为桂林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做出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秀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秀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秀峰区将牢记嘱托,全面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组织抓落实,构建“1+X”引领创建模式。强化组织抓落实是秀峰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关键。通过成立秀峰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各部门相应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出街道、社区、机关“1+X”属地创建与示范学校互学互比、示范企业互学互助、示范连队互学互帮、宗教活动场所和谐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引领的行业创建相结合的联创共建模式。以文化活动、双拥共建、和谐寺观教堂建设等形式搭建更多群众便于、乐于参与的平台。以党建联建推动全域联创,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组织联合成立议事机构,加强优势互补,共同出谋划策,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各单位分级联创,提质扩面,突出干部、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群众等群体,加大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和新经济组织创建力度,目前,辖区全域创建参与率达99%。

  聚焦民生改善,打造民族文旅融合引领创建。秀峰区是桂林市历史、文化、经济、旅游、商贸核心区。全域创建、融合共促、有效覆盖、文旅助力、山水同美是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范。我们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高品位步行街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深度融合,依托靖江王城、两江四湖等6家3A级以上景区,深挖秀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进文化认同。在项目建设中注入“旅游+文化+民族”元素,通过对名人故居、7座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王城-宋五咏堂、桃花湾旅游休闲绿道的新建重建,将民族、文化、旅游元素有机结合,形成点多面广的宣传新阵地。在刘三姐大观园等景区景点,将对歌、铜鼓等10多个民族旅游项目与民族团结进步“四个结合”进行改造,增强大众吸引力。

  建设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秀峰区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培训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研究阐释。建设同心文化广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区各族群众的精神支柱。传承发展,打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品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打造“三月三民族歌圩节”“舞甲天下国际街舞大赛”“桃花湾周末戏台”“龙狮文化节”等活动,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深入人心。创新“三个结合、四个引进、六个进入”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模式,桥头小学“民族非遗”、中华小学“四节四礼”、榕湖小学“四能四会”校园传统文化传承大放异彩。创新发展王城密拓、厚博坊彩色雕版套印、广扇苑团扇制作、漓江石画制作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区合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已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大众化、立体化”的宣传格局。

  同心同向同心,“五微服务”各民族共居共乐。打造以“微热线、微窗口、微平台、微帮扶、微志愿”为主要内容的各民族“五微同心服务”。建立区、街道、社区、楼栋四级网格,对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进行细致排查,登记造册;各族居民和各族流动人口在网格内摸清,涉及民族问题在网格中化解;智慧社区服务平台20个社区全覆盖,轻松实现手机填表、在线问答,民族政策掌上了解;建立“法官工作室”,每月定期开展活动,随时热线预约;建立“同心调解室”“定期会商”+“驻所调解”“多部门流转”“三维一体”矛盾化解;“属地化管理、均等化服务”,辖区各民族人口服务和管理纳入社区经常性工作范围,为各民族人员提供均等化服务;成立“微公益志愿者联盟”,4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服务民生活动100余次。统战社会组织秀峰区新联会“微公益志愿者分队”连续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讲堂30余期,阳光8号公益集市活动每月8日上午,理发、医疗、法律咨询、手机维修、使用培训等志愿者齐聚一堂,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的均等服务。三年来秀峰区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困难372件,组织就业培训指导450人次,帮助实现就业700多人次,法律咨询、援助、纠纷调解102起,疏导摆摊设点76人次,为创全国文明城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08744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