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黔南州“三推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引领工程

时间:2021-12-04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黔南州民宗局坚持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立足职能职责、围绕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群体、聚焦民生领域,深入推进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兑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等工作,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引领工程,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新成效。

  强化政策宣传。抢抓国家实施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机遇,拓宽政策宣传渠道,采取电话、微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相关政策咨询解答和服务,助推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就业人数、产量产值、利润税收同步增长。今年3月以来,发放《民贸民品政策指南》800余份。加强运行监测。用好黔南州“互联网+民族团结”大数据云平台,将民贸民品企业申报与贴息事项纳入大数据治理内容,准确掌握民贸民品企业运行情况。今年云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州共监测出已注销民贸民品企业80余家。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好全州民贸民品企业认定工作,加大对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兑现,深入推进党的民族优惠扶持政策在黔南落地见效,助推全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州共有民贸民品企业544家,共获贷款420亿元,帮扶建档立卡户21538户,建立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收购基地436个、就业帮扶车间79个,稳定就业27821人、带动促进就业60192人。

  开展调研摸底。将全州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保护工程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清单,明确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深入各县(市)、镇(乡、街道)、村寨开展调研,梳理汇总全州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整合各方资源,通过集中培育、重点保护等手段,全面推进全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程。截至目前,深入村寨调研20余次,排查并解决存在问题15项。推进民生项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寨建设与发展原则,立足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基本内涵,不断完善民族特色村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推动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村级全覆盖。今年,第一批中央资金828万元已投入到1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共实施项目12个;第二批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中共安排2867.2万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共实施项目21个。实施“挂牌保护”。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村寨,引导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革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内涵,让特色村寨成为见证民族繁荣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名片。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挂牌保护特色村寨38个,省级挂牌保护民族特色村寨253个。

  凝聚思想认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黔南州第一时间召开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动员会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研究部署全州民族工作。成立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组,分赴12县(市)开展宣讲20余次,全州各级各部门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会、研讨会、座谈会等200余次。强化考核督查。明确将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高位统筹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机制,破解方向不准、目标不明、落实不清等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今年,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工程纳入考核的州直部门20余家,明确考核指标32项。表彰先进典型。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评选表彰助推民贸民品企业壮大发展、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和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先进典型,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向先进典型看齐,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工作格局。全州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模范集体40个、模范个人80名。


原文链接:http://mzw.guizhou.gov.cn/xwzx/gzdt/202111/t20211126_718164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