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深坡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面,距县城16公里,距葛坡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下辖深坡大村、大园里、牛鼻桥、矮山脚和松树园5个自然村,共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6人(其中贫困户153户667人,于2016年脱贫摘帽,已脱贫152户66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2%)。
深坡村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是宋代瑶汉民族聚居古村寨,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是秦新道潇贺古道时期商业繁荣的村寨。近年来,深坡村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进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抓手,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行”活动。深坡村相继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强化支部引领,凝聚民族团结合力。突出党支部核心领导。成立了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全村民族工作的开展;同时,村党总支部把夯实自然村党支部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不懈抓自然村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自然村党支部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的号召力,着力构建“党员带、群众跟”的良好氛围。实施网格化管理。即每个村“两委”干部为网格长,分别负责联系1-2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为网格员,负责本小组的社情民意收集,并及时向网格长反馈,及时解决好群众的思想动态,把群众团结起来。
强化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完善阵地。充分利用好村党校、讲习所等宣传阵地,通过“三会一课”、党员圩日活动,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融入其中,形成团结合力。二是搭建载体。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广场舞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和知识问答,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邻里和谐上来,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尚。
强化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稳定的各民族发展环境。结合脱贫攻坚,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古村文化旅游,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议。共整合各类涉农扶贫资金2600多万元,建设了深坡村松树园扶贫生态移民村,有35户贫困户入住新居;硬化村道8公里,新建机耕道9公里,新铺河岸石板路1600米;修复了潇贺古道、汲古书屋、恕堂书屋、古戏台、蒋氏宗祠等一批古建筑,打造了千亩油菜花观光基地,建造了观鹭楼、清心亭、爱莲池、年轮回忆、观光步道、旅游栈道等一批观光旅游基础设施。民生的改善,凝聚了人心,群众的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强化产业支撑,打造民族特色“一村一品”。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投资180万元建设了140千伏的光伏发电长廊,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6万元;整合资金60多万元,以基础设施入股响铃铛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小龙虾,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2万元,成为深坡村的特色产业;二是发展特色农家乐。充分利用深坡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土特产以及农村家庭非现代水准的农耕生活来吸引休闲游客,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应运而生。目前,深坡村共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5家,深坡鸟仔果条被评为贺州市十大金牌小吃,“灰水粑粑”被评为贺州优秀小吃,“舌尖上的深坡”满足了游人的“味”。
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坡村注重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凝聚民心、打造幸福和谐家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巨大力量。一是传承耕读文化。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充分反映了深坡村历代子孙“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深坡村把每年的农历6月15定为深坡“读书节”,组织当年考上大专以上的学生集中传训,开展“弘扬乡贤文化 传承家风家训”等活动强化道德理念,每年的这一天都吸引数千人前来观摩游玩。二是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每逢有重大节庆,深坡群众就会“以鼓迎宾”。2019年中央电视台对瑶族长鼓舞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设立民族民俗文化展示馆。主要收集旧时瑶族群众使用的生产、生活物品,涉及吃穿住行、婚嫁习俗等程式民俗用具,让游客在年轮记忆中穿梭,沉淀了历史,记住了乡愁。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