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南丹县位于黔桂交界,总面积3916平方公里,辖8镇3民族乡155村(社区),居住着壮、汉、瑶、苗、水等23个民族,其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的白裤瑶占全国白裤瑶的95%,素有“世界白裤瑶乡”的美誉。近年来,南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在强化民族工作监督上深度发力,全力维护好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民族团结进步壮美画卷添上了一抹浓墨重彩的“人大红”。
监督保障护权益,助力圆好各族群众“小康梦”。紧盯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落地见效,把督促解决群众“好就业”、“好看病”、“好上学”等现实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专项视察、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全力打好“审议+询问”、“调研+检查”等“组合拳”,共开展民族工作执法检查活动5次、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6项、组织代表视察6次、开展专题调研10余项、专题询问2次,持续推动各级各部门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项目,占全县总人口75.9%的24.3万少数民族同胞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没有少、一个也没有掉队”。
代表履职为人民,全力架起民族交融“连心桥”。将代表履职成果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强大动力,以创建人大代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等为创新平台,打造出与民族融合、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丹泉、小场社区等3个示范代表联络站,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被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朵努社区等5个村屯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名代表分别捧回“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殊荣,带动34个单位50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表彰,推动形成全县 23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局面。
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倾力书写民族进步“新画卷”。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要求,班子成员带头继续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力参与南丹七大田园综合体、振兴桂酒百亿丹泉、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旅游扶贫产业园等一批壮大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实施,全面抓好民族群众过渡期帮扶联系和防贫监测,推动谋产业、促就业、扶教育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有效落实,努力在南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进程中更好地彰显人大力量、展现人大新作为。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