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北路壮剧:壮族文化的艺术瑰宝

时间:2021-12-11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北路壮剧起源于田林县,流行于桂西地区,是北路壮话方言的地方戏曲,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北路壮剧鼎盛时期,那时光田林县就有100多个业余剧团,几乎每100人中就有一名业余演员。

  进入21世纪,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北路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冲击,随着老艺人相继去世,青年一代对于壮剧的热情不高,传承出现断代。

  

  

  

  在演出当中,后台演员为前台演员帮腔,渲染舞台气氛。

  

  为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区采取有力措施对其进行挖掘和保护,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流行地区收集整理经典剧目,派出文艺工作者下乡辅导民间壮剧团,让农民演员直接受训,并拨付资金建戏台、搞创作,为北路壮剧表演提供广阔舞台。2006年,以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为代表的广西壮剧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路壮剧发展至今共产生了11代艺师,第11代艺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志元自幼与壮剧结缘,对北路壮剧有着无比的热爱,5岁时就学会了唱壮戏,80年代开始从事壮剧的剧目创作、编排工作。30多年来,经他创编的剧目达81个,改变了剧目单一,新剧不多的现状。2016年,他创作的大型壮剧《瑶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50万元资助投排,分别于当年9月、11月参加全区戏剧展演和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ztzl/zxzt/mztjjbcjhdzl/t109105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