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共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加快建设“富裕美丽之川”

时间:2021-12-2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富川瑶族自治县共有三十多个民族,总人口34.17万,其中瑶族19.8万人,汉族13.9万人,其他壮、回、苗等少数民族0.4万人。近年来,富川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五个一”创建模式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加快建设“富裕美丽之川”。

  只有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准则,才能始终把牢民族团结进步方向。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全县工作推进会重点部署,部门联席会及时协商”的工作推进机制,把民族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经常研究、狠抓落实,不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确保全县民族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只有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才能不断谋好长远之策,行好固本之举。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农村小喇叭、宣传栏、横幅标语、新媒体等载体,多方式、多形式、多层次,深入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动“五个认同”“五个维护”“三个离不开”等思想入脑入心、产生共鸣。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们创新开展各族群众共谱“连心歌”、共织“连心锦”、共跳“连心舞”、合种“连心树”、共搭“连心桥”、共走“连心路”、共谋“连心项目”等活动,推动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尤其是,我们把搭建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既把中华民族共性化文化借鉴好、学习好,也做好长鼓舞、蝴蝶歌、瑶绣等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又大力发展瑶族文化产品,打造瑶族文化品牌,把少数民族个性化文化传承好、推广好,推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更加相互认同、相互认可、相互发展。今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民族博物馆期间,驻足聆听了富川群众演唱的瑶族蝴蝶歌,并给予了高度肯定。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守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创新推行“五个一”模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自治县人民政府等部门7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结合地处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的区位特点,创新开展省际边界区域协作,有效推动了省际边界和谐发展,涌现了“一个山寨两省人,湘桂边界团结花”的新华乡湖广村省际边界民族团结典型,“五联三通”省际边界治理模式获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

  只有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才能加快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按照“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开展”的思路,全力共同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共同加快全县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壮大生态循环经济。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做好“传统、新兴、特色”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做大产业存量,引入产业增量,丰富产业业态,提高产业效益。充分利用“热电联供”优势和特点,建设“热电联供食品产业园”,加快形成产业大循环,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扩量提质,加快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二是加快全力东融步伐。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参与到“富贺通道经济带”建设的谋划和推进中去,做好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要素聚集,实现产业和要素更好匹配,提高发展的质量。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富川特色资源,聚焦风貌塑形、产业做实和文化铸魂,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建设富川秀水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四是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做好“旅游+”文章,加快推进古明城保护开发、提升福利国际慢城,强化文化旅游产业要素保障,健全文化旅游发展机制,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五是增进民生福祉。以自治县40周年县庆为契机,全力推进已谋划的49个、总投资67.68亿元的县庆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各项民生短板,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09715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