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柳州市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等4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今年,柳州市两级法院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手抓审判执行工作,一手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法为线,将文化、语言、习俗不尽相同的各民族牢牢串起,凝成最坚固的绳索。
一、双语审判系牢“法治同心结”
近日,柳城法院第六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法官韦生军熟练地运用壮汉双语进行案件审理,原、被告双方最终在法庭的主持下,当庭调解成功,被告当场履行了支付义务。
这是2021年全区壮汉双语法官培训班中的一场庭审观摩。来自全区各地的学员们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融入审判工作实际中,为壮乡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2018年以来,柳州中院积极推动壮汉双语法官评定工作,支持双语法官在调解审判中化解少数民族群众纠纷,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执法办案中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注重总结适合民族纠纷的化解机制,让村寨较有威望的寨老参与调解,妥善化解涉民族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首先要在思想层面铸牢民族团结的根基。”柳州中院院长曾艳介绍,该院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组织及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法官处理涉及民族案件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今年1-11月,全市两级法院共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参加素质能力提升培训3000余次,开展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0余次,逐步树立干警共同的法治信仰。
二、维护群众权益雪中送炭
近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的卜先生捧着司法救助金,对柳州中院的感激溢于言表。卜先生的妻子是一名瑶族群众,6年前帮人砍树时不慎受伤,导致瘫痪在床,全家生活陷入困境。这笔10万元司法救助金,对于卜先生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柳州市两级法院高度关注少数民族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在诉讼服务大厅等显著位置张贴民族团结公益海报,牢固树立民族平等思想,公平公正对待各民族的涉诉当事人,为生活确有困难的少数民族案件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在壮族群众较多的柳江区法院推广少数民族群众服务设施,设置双语接待窗口、双语咨询室,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诉讼权利。2021年7月公布的柳州市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中,柳江法院、鹿寨法院荣获“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称号。
今年来,柳州中院已对118件案件共147名救助申请人进行司法救助,救助金额累计482.3万元,有效保障各族群众的权益,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民族语言传播“法治好声音”
三江侗族自治县法院良口法庭辖区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一些侗、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月月有节,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良口法庭结合当地实际,创建主要由双语法官组成的“节日普法队”,在圩日节庆期间深入村寨进行法治宣传,积极主动做好矛盾纠纷的诉前化解,目前已开展了12次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普法资料5000余册,惠及群众1万余人。
柳州市两级法院始终把普法宣传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根据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不同特点,灵活使用民族语言向广大群众重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理论和民族基本知识。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市法院先后到企业、社区、学校、乡村开展法律咨询和宣传、法治讲座、专题培训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398次,服务对象涉及各类群体,服务区域实现柳州市全覆盖。
今年以来,柳州市24个法庭共受理案件9643件,结案8037件,其中调解2374件、撤诉1626件,调解率29.54%,撤诉率20.23%,有效引导教育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思想不断筑牢民族团结根基,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法治进程中绚丽绽放。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