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文化 > 正文

三江侗族自治县用足“五个功夫”再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

时间:2022-02-18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三江侗族自治县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全区、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任务,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总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统筹、共谋划、齐推进,全力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继2016年,获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之后,获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在“组织领导”上下实功夫,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组织保障更加完善。一是认准出发点,把政治站位提升到位。自治县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是做好全县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把巩固和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三江新跨越”目标实现。二是对准立足点,把组织领导落实到位。持续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及时调整充实县、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负责领导和统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全县“四个专项”绩效考评内容之一,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三是找准支撑点,把人财物力保障到位。按少数民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工作,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82%以上,其中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80%以上。新设立副科级事业单位“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服务中心”,保障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在“宣传引导”上下苦功夫,齐心协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舆论氛围更加浓厚。一是多措并举,民族团结宣传更接地气。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多耶节”“月也”“坡会”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相结合,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县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内部普遍遵循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团结相助的行为准则,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多方联动,民族团结队伍更聚人气。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统战、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和理论宣讲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成效显著,全县200多所中小学均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力度,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扎根于孩子心灵深处。三是多点突破,民族团结创建更具底气。在“道德模范”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特色村寨申报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八江镇布央村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行列,丹洲镇丹洲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林溪镇冠洞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6年以来,全县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有效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在“社会治理”上下细功夫,同心戮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环境更加和谐。一是以法为纲,全面提升法治高度。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202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保护条例》的实施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三江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二是以邻为亲,全面提升团结温度。全县共有220多个村寨与贵州省、湖南省的村寨接边。不断加强与边界地区的沟通联系,创新边界建设模式,以“亲情边界”为载体,借助“月也”、“百家宴”、“侗戏苗戏”、芦笙比赛等平台,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进步、和睦相处,边界地区的各族群众形成了和睦共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关系。三是以和为贵,全面提升和谐程度。建立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制度,定期开展排查工作,紧盯各族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山林纠纷等问题,及时化解,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全县目前共有村(社区)级调解委员会170个,实现民族村寨法律调解机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在“服务大局”上下硬功夫,尽心竭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基础更加坚实。一是聚焦发展大局,经济实力得到新优化。坚持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发展工作,为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力经济支撑。二是聚力脱贫攻坚,发展基础得到新强化。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加快各民族共同富裕和民族村寨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促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合、共提升。全县建成1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6119户271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搬迁总人口95%以上。全县98个贫困村、22931户982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三是聚责乡村振兴,乡村面貌得到新美化。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促进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施“四好农村路”、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不断完善村屯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自治区卫生县城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开通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自治县。

  在“特色产业”上下真功夫,全心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基础支撑更加稳固。一是拼尽全力,抓实抓好文旅融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建成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5家,打造了“中国侗族在三江”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先后获得“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众多荣誉。二是精准发力,做优做强生态农业。抓好产业扶贫提升行动,积极发动县内侗、苗、瑶、壮、汉等民族群众发展“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产业,“三江茶”“三江茶油”“三江稻田鲤鱼”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承办2018全国茶业科技年会、2019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2020年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现场会、2021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少数民族群众达100%,农民产业人均收入达4500元以上。三是实处着力,尽职尽责保护非遗。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侗寨申遗,成为柳州乃至广西文化遗产资源种类最多、内容最广泛最丰富的自治县之一。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代表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个、代表性传承人31人。三江侗族多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127397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