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8月29日,“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上线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张艺兵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当天上午,随着到场领导嘉宾一同按下启动键,“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的上线初步实现了广西古籍搜集成果的数字化共享,为广西的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同步推进、相互关联、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是广西古籍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将对进一步深化广西古籍的研究出版利用,提升广西古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和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共同打造,是依托广西古籍搜集、整理、研究及出版成果而开发的同步数字平台,集数字化古籍、古籍整理数字出版物、古籍相关音视频及图片等资源于一体,支持在线阅读、快速检索、文图对照等功能,目前共收录100多部古壮字古籍底本和近千份民族地区文书等资源。
上线仪式现场
张艺兵在讲话中表示,广西教育出版社以实施“广西古籍文库”系列纸质图书为基础,通过纸质图书出版带动数字平台资源建设,借助板块合作共建“民族古籍音乐数据库”“广西石刻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初步走出一条聚合古籍发展合力,推动广西古籍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数字平台的建设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希望其继续推进平台建设,做好平台的推广运用,让“广西古籍文库”成为展现广西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成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文化支撑。
据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石立民介绍,该平台自2021年3月启动建设,建设计划分三期进行,此次上线展示的是第一期建设成果。今年9月到2025年底,平台将进行第二期建设,2026至2030年开展第三期建设,届时将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库”“中华古壮字古籍库”等内容的整体建设。
从“十三五”时期开始,古籍数字化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古籍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推进古籍数字化的目标任务。
“国家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把‘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工作的重点和亮点项目进行培育,扶持为全国的示范工程。”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说,“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广西各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保护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广西古籍文库》各整理出版项目的实施,为‘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提供连绵不断的源头活水,将该平台建设成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使用便捷、行业公认的数字化产品。”
近40年来,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工作。“十三五”时期以来,该中心首创并不断优化“复制件换原件”的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新模式,大大提高抢救搜集效率,每年抢救搜集少数民族古籍的数量均在2000册(件)以上,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广西经验”。
据韦如柱介绍,截至今年8月,该中心收藏的各民族古籍达到2万多册(件),收藏量居全国同行第一。其中包含壮族古壮字、京族喃字、彝族老彝文、水族水书、毛南族土俗字、侗族方块字等多个文种的古籍,涵盖各民族民间信仰经书、民歌抄本、民间叙事长诗抄本、民族民间医药抄本等10多类代表性古籍文本,近年又和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超过1.5万册(件)少数民族古籍的扫描拍照和复制,为古籍数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该中心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古壮字信息处理系统”,目前建设的字库已收录1万多个古壮字,不久将有望实现古壮字录入、释义、检索等功能。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