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民族资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民族资讯网!

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七星区七项举措促民族团结进步繁花盛开

时间:2021-12-04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近年来,七星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倾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实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工作机制,成立七星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议程,区委、区政府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少于2次。将创建工作纳入单位领导干部考核和部门绩效考核,辖区各级党组织结合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将创建工作列入专题学习内容。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

  把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在强化理论武装上持续用力。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行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在推动贯彻落实上精准发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在深化示范创建上形成合力,以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持续推进创建工作“七进”活动。在促进“两个共同”上保持定力,牢牢把握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扎实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支持乡村(社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社会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切实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加强民族宗教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推动七星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工作,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改善民生、争取民心、凝聚人心,努力提高群众收入。高标准落实民族工作,确保活动有人组织、有人负责,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方式,突出农业产业、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细化。重点抓好农村公路基础工程建设,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逐步完善落实各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普惠制新农村建设,升级改造社区环境,对建造时间较长、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项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小区进行改造,改造社区服务大厅,推进社区服务场所配套建设。

  宣传教育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主线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举办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业务培训班,提高民族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二是运用“漓东微报”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媒体,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栏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三是加强民族事务管理,提升民族事务管理水平。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健全多部门联合积极参与的协调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各种矛盾纠纷,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困难家庭的帮扶走访活动。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七星历史文化展馆、桂林礼仪文化街、桂林板路文化街、桂林古莲廉政文化街等为平台的面向机关、学校、社会的常态化教育,保护好、利用好桂海碑林博物馆、七星景区抗战文化遗迹、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纪念馆等非遗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中华经典进学校,优良家风、家训进社区、进家庭。五是立足学校教育,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七星区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网络学习、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把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民族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区教育系统通过制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把握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关键,积极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针对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课堂教学和情境体验式教育有效结合,筑牢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樟木小学、华侨中学、辰山小学和汇通小学等学校突出民族特色教育,把壮、瑶、苗、侗等民族文化、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民族团结知识“进校园、进课堂”为抓手,紧扣“课堂教育、主题活动、文化熏陶”三大载体,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排练、民族绘画展览、民族团结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融合多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激发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引导其将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内化于心。

  开展系列活动,助力创建工作丰富多彩。一是通过以点带面、树立标杆,提升创建平台建设,创建特色鲜明。辰山社区以四个“一体化”工作方法织牢社区民族“团结网”;毛塘路以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增强各族居民自治能力;码坪社区以亲民、爱民、便民、得民、务实、诚信为服务宗旨,以“四个抓手”为举措,倾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会,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社区的工作经验,学有榜样,追有标杆。各乡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力求贴近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做出特色。二是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打好“民族文化艺术节” 和“壮族三月三”两张七星群众文化品牌,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壮族山歌擂台赛、民间民俗百工展示、民族美食文化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最耀眼的风景。三是以“感党恩,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壮族三月三”民族节日系列活动。四是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用情关怀,用爱服务”,创新“融合+服务”工作模式,以“一卡两站三室”“四服务”为抓手,不断提高对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水平,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倾情打造“维吾尔族群众之家”,以党建为引领,联合多部门共同举办“民族团结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

    和谐寺观教堂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辖区各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序开展各项宗教活动。引导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发挥宗教界济世利人、扶老助困的优良传统,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努力打造宗教界扶贫济困的优秀品牌。为民办实事,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切身利益,维护了民族大团结。

  加强保障,助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主抓,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共同牵头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工作格局。设立创建办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作。将民族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活动所需的活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资金保障。

  


原文链接:http://mzw.gxzf.gov.cn/gzyw/sxxx/t109008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族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0560号-30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