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结合部,全县共辖8个乡(镇),有6个乡镇与云南省文山州的富宁县、广南县、丘北县以及曲靖市的师宗县、罗平县接边。2021年10月,在西林召开桂滇两省(区)行政区域界线第四轮联合检查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现场会,为两省(区)各级行政区域进一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保障和巩固桂滇界线民族团结成果,维护边界稳定,合力推动边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真正使连接各县的边界线成为团结之线、友谊之线、平安之线。
近年来,西林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广西“西合”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区为目标,高标准、多层次、全领域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力巩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自治区信访事件“三无”县标准,自治区级生态县荣誉称号,自治区网站宣传通联工作先进单位;百色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生态宜居先进单位;连续15年荣获“广西平安县”荣誉称号。
一、聚焦加强新时代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完善共建共享机制,筑牢保障基础
该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项强基固本的根本任务来抓,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高位推进,把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一谋划,成立了以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7名副处级领导为副组长和56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从部门和乡(镇)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创建办,以“清单式”工作法强力推进创建工作,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推进机制,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实经费保障,2020年创建工作启动后立即安排2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强化制度保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全县绩效考评内容,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采取专题检查、重点抽查等形式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立行立改,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落细。
二、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一区三带”品牌创建模式,打造广西“西合”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区
该县充分利用位于广西的最西端,是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西合”的前沿优势,立足跨桂滇黔、区域分布、民族特色、生态优势、特色产业等实际,致力打造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区三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模式。
“一区”:整县打造广西“西合”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区。即:依托西林县位于广西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和9个县(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立足区域分布、民族特色、生态优势、特色产业等实际,坚持以党建引领,按照“东优西拓南进北联”联建共创思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共促、生态环境共护、省际通道共建、生态产业共赢、文旅市场共推、平安边界共创、干部人才共育等“七共”新模式,打造广西“西合”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区。
“三带”:一是以三省接边的古障镇、马蚌镇为主轴,打造“西合”民族团结进步“沿省沿边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二是以在驮娘江流域的八达镇、普合苗族乡和那劳镇为主轴,打造“西合”民族团结进步“多彩民族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三是以苏铁自然保护区覆盖的南部片区中足别瑶族苗族乡、西平乡、那佐苗族乡为重心,打造“西合”民族团结进步“生态醉美和谐共融共生”示范带。
目前,全县已建立50个跨县联合党(总)支部,50个接边村因地制宜与毗邻县周边村成立联合党组织达100%,开展联建联创共建活动达100%。成功举办7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接边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建成跨省(区)产业园1个、跨省(区)水果种植示范园1个,与万峰湖周边6县(市)开展生态共治,库区各族群众和谐共处,实现生态产业共赢。
三、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该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将创建工作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去,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不断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措开展宣传教育和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凝聚促进民族团结精神力量。一是以春节、“壮族三月三”、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民俗节庆日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举办民族文化专题晚会3场,“民族团结杯”文艺系列展演7场;举办主题为“民族大团结,永远跟党走”线上春晚2场和大型民俗文化展演9场,集中宣传日2场次,通过西林电视台、西林网站,“壮美西林”APP等新闻媒体平台向各民族人民传送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二是2021年开展“以民族乡音助学党史”活动,组织5个少数民族宣讲团深入98个村(社区)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民族团结手牵手”宣讲228场次,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三是制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宣传视频,以全县多个民族聚居地为特点,深挖各民族民俗特色,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展示全县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团结氛围。四是制作宣传广告标语,利用路边广告牌、墙体、路灯等为载体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民族知识、民族政策的知晓率,促进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严格按照创建指标要求,以“十进”活动作为主阵地、主渠道全面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创建覆盖率全面达标。同时,打造精品示范点,那劳镇、普合苗族乡新丰村、罗湖小学等16个单位(区)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2021年重点培育33个示范区示范单位,每个创建点均达到“八个一”标准,实现看有软件、听有实效、学有内容、做有标杆。
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传承中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近年来,该县不断支持西林壮、苗、瑶、彝等民族学会发展建设,在各乡(镇)创建文化传承基地,培养传承人,充分挖掘句町文化、壮族“欧贵”婚俗、驮娘江孝道文化和“泼水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文化,做强做大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民族凝聚力,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唱娅王》先后在首府南宁、首都北京上演,惊艳四方。“句町祭祀”和“壮族六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列入第七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艺作品《书记到百花笑》获得第六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三等奖,曲艺作品《岑门雄风》荣获百色市第四、第五届文艺汇演二等奖,有效保护和传承了优秀民俗文化。连续举办西林驮娘江稻作文化旅游节、“壮美八桂·传奇句町”迎“三月三”山歌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马蚌泼水节和句町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同时,坚持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时代新风,奋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自治区文明村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区)16个、市级文明村9个、文明校园2个,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2个,西林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聚焦推动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突出为民办实事,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和谐家园
该县始终把加快民族经济发展作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聚焦民生民愿,为民办实事,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红利,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心力。
以人民为根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坚守“两不愁三保障”底线,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对症下药,靶向发力,攻克“四大战役”,打好“六场硬仗”,全县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减贫50848人,贫困发生率从33.23%到全面清零,2018年成功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成为桂西北五县第一个脱贫摘帽县,各族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十三五”期间,财政民生支出84.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66%。推进“交通强县”战略,田西高速公路西林段主体工程建设已初步成形,兴义至西林至广南高速公路已完成初步路线设计,实现了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四级路、20户以上村屯通水泥硬化路,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3所义务教育学校、5所幼儿园,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基层卫生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配备村医生,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与深圳罗湖区建立健康帮扶,与右江民族医学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保障。
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守护好广西西大门。近年来,该县连续举办十三次桂滇黔三省(区)接边九县(市)维护和谐稳定工作联席会,共同研究接边九县(市)维稳协作相关工作,共商“千里接边地区无邪教”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并签订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活动协作框架,联合举办桂滇黔三省(区)三月三“民族团结杯”和“跨省歌王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维稳和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共商共治、警民同心、源头治理的平安之路,连续15年荣获“广西平安县”荣誉称号。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