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观察 > 正文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五个发挥”为抓手,运用民族良俗文化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县17万苗、瑶、侗、壮、汉等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成为党的民族自治政策成功实践的典型范例。2019年以来,龙胜县龙脊镇金江村、马堤乡芙蓉村、张家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第六届文明村”,该县还被评为全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排名全区前列。2021年12月,全区民族地区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龙胜召开,该县运用民族良俗文化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做法得到借鉴推广。
发挥“机制”作用,形成“刚性约束”。依托自治条例强化“刚性约束”。在自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各民族公民应当互相尊重、和睦共处以及民族团结等内容,法定的“约束”有效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依托村规民约促进“刚性约束”。在民族村寨设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依托“村规民约”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依托联动机制推动“刚性约束”。定期举办“湘桂黔矛盾调处联席会议”等联谊活动,形成了矛盾纠纷联防、边界居民联谊、经济活动联营、平安边界联建的大好局面。
发挥“土语”作用,实现“无缝对接”。在全县各乡镇、各村屯配备本民族的信访接待和矛盾调处工作员,通过相关法律、政策培训提高调解能力水平,采取“土语”来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很好地解决了当事人不通晓普通话、交流不畅的难题,让调解工作事半功倍。同时,推广专心倾听、细心调查、耐心疏导、诚心调处、公心结论“五心”工作法,推动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精准的化解。
发挥“寨老”作用,形成“良俗效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挥好“寨老”威望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聘请他们为特邀调解员,并设立“寨老调解室”。在调解中,由矛盾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信得过的“寨老”调解员进行调解,充分发挥“寨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余热,形成了良好的风尚。经德高望重的“寨老”出面进行调解、裁判,很多矛盾纠纷都能够在尊重法律权威的前提下得到成功和解、妥善解决。
发挥“网格”作用,实现“有效管理”。将全县128个村(社区)纳入网格化管理,选优配齐网格员。并成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小组,完善走访巡查、定期研判、综合执法、闭环管理等措施。同时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接访、“实打实”下访、“心贴心”约访、“手拉手”回访等活动,创新推行“组长田制”“打分制”,做到社会治理精细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
发挥“文化”作用,形成“和谐氛围”。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注重嵌入、植入、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挖掘“三鱼同首”、“打背工”等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龙脊梯田文化节、晒衣节、跳香节、织布节、侗年节等传统民族节庆,开展平安文化“五个走进”、平安文艺作品“面对面体验”等活动,推动平安文化入脑入心,带动更多的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争创和谐家庭、推动平安建设,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