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风俗 > 正文
湖南省民宗委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理论研究全过程,聚焦史料汇编、基地建设、项目研究,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一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取得积极成效。
一、聚焦史料汇编,系统编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湖南卷》。
湖南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认真做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湖南卷》编纂工作,运用真实、鲜活的历史史料和考古实物讲好湖南的民族团结故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湖南卷》根据湖南“三交”史料留存与分布的实际情况,按照断代史框架,分为先秦至魏晋时期、隋唐至宋时期、元明时期、清代时期、民国时期等五个时期,赴全省各市州广泛收集整理史料,完成从先秦到民国约310多万字史料的分类整理、科学辑录等工作,形成初稿,并于3月份组织第一次专家会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郑大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田敏等评审专家认为,湖南现有“三交”史料成果基本符合编纂工作要求,并具有突出的湖南特色。在“三交”史料收集整理基础上加强史料研究和成果转化,立项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
二、聚焦项目研究,坚持推进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
湖南依靠现有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项目研究。基地设立以来,严格按照以项目研究促基地建设,以研究成果服务民族工作大局的指导思想,将重大基础性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开展研究。近年来,基地立项并完成“现代国家建构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沅水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古代石刻文献整理研究”等15个项目,新立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湖南民族地区实现同步现代化研究”等10个研究项目,初步形成一批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基地着重推进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发布和组织实施民族宗教调研课题,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三湘石榴红”先导工程,深化调查研究工作,完成12项重点调研课题,为决策民族工作提供参考。
三、聚焦基地建设,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南大学研究基地。
为加强话话体系建设,依托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南大学研究基地。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其中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也是全国首批同时拥有口译和笔译方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9家单位之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传播研究、语言智能与民族典籍传播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和标志性成果。研究基地设立后,制定研究计划并立项首批研究课题,重点聚焦“民族典籍翻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研究”“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传播”“大数据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与精准传播”三大方向开展研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提供支持。
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族资讯网 mz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